其实我在初中就有写日记的习惯,那时候有的没的全都写进日记里,一本写完接着下一本。有时候闲来无事拿出来看看,会被自己当时的心绪搞得忍俊不禁,也很惊奇于我当时的那种坚持,生活中芝麻点大的小事,我竟也记录了下来。虽然读来没什么文笔,可是那些事情实实在在的发生,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后来高中和大学这个习惯没了,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日复一日发生的事情太琐碎,很多是重复的事情,觉得没有记录的必要。而大学生活跟高中初中不一样,没有了按部就班的规律,也耐不住性子来记录,只知道跟着同学到处去玩,去体验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事物。真可惜,这个阶段看到的很多美好,经历过的很多新鲜,竟被我如此忽略了。所以四年下来,我只有一本日记,零零散散的记录着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现在回忆,只能从一些照片,和这个日记本中寻找了。
工作以后,我刚开始几年也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总觉得时间不够,而日复一日的工作也没什么好记录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心都变得麻木了。这样混沌了两三年,总觉得日子瞎过去,很对不起自己。工作有起色,我心血来潮买了一个手帐,开始零星写下几个字,在本子上发牢骚,把愤怒用红色宣泄,也会把自己的好心情用彩色笔写下来并画上大大的笑脸和太阳,也会写下长长的大段的文字讲述自己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粗体的黑色或红色大字是我抑制不住的愤怒,粗体的蓝色或黄色大字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纤细柔和的五彩缤纷的字里夹杂了一些笨拙的手绘小花朵,则是我抑制不住的快乐,橙黄色的大太阳是我对自己的鼓励,粉红色的爱心是我的小鹿乱撞,一板一眼的黑体字是我工作里要注意避免的坑,蜿蜒的英文字是哪天心血来潮时的自己都不明所以的想象……这么下来,我竟然已经坚持了三年,有了这扎实的五个本子,翻着它们,似乎看到了自己过去的那三年,非常踏实,也非常自在。即便日子很平常,但是这些本子上,我却看到了不同的色彩。或许,这就是日记和手帐的奇妙之处。
现在又买了几十卷漂亮的胶纸,搞得更有仪式感了。不过手帐也好,日记也好,都是记录自己生活日常和内心,是自我对话的窗口,太过仪式感是不是会丢掉一些它本来的样子?虽然有这种顾虑在,我还是每天都在做,已经成了习惯呢。
因为这两天在某宝找新的手帐,今天首页展示了一本正儿八经的关于手帐的书《笔记女王的手帐活用术》,想不到写日记这件事也可以写成攻略性质的书啊。看了一下介绍,好像也并非言之无物。作者也是通过手帐让生活更加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记录成功与失败,同时也有讲如何“变废为宝”,将生活中细小的东西加以利用,从而获得意外的体验和收获。
这也才是手帐的真正意义,形式代替不了的,但是形式可以美化这个过程,帮助我们坚持。在岁月流逝,年华老去之时,我们还有这些只言片语可以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