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之前介绍过一部日本电影——「菊次郎的夏天」。
主人公是一个叫菊次郎的老浑球带着一个叫正男的小男孩去寻找母亲。
很普通的故事,但是却能够触动人心。
而最深层的意思,是两个孤独的人,惺惺相惜。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
这两个人,相处之下更像是爷孙两个。
而今天阿布要说的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很像中国版的「菊次郎的夏天」。
那年八岁
看到片名就知道,这应该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
拍摄这部作品的导演叫做杨瑾。
杨瑾同一般导演有所不同,他是一名独立电影工作者。
似乎这个导演对儿童片情有独钟,2012年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在豆瓣上拿下7.7的分数。
能够有这么高的评价,大概得益于这部作品的真实性。
每个孩子都有童年,不同于「菊次郎的夏天」中寻找妈妈的桥段。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这部作品,很平淡,没有过多的技巧,更没有激情的桥段。
小孩子,本就是纯真的,没有成人世界那么多的猜忌。
这种小成本的电影,演员不出名,甚至演技有些生硬,有些不成熟。
但是,却显得异常的真实,很纯粹,就是两个小孩子深厚的友情。
这部电影有意思的是,导演把小主人公回忆的场景以动画的形式穿插展现出来。
这是阿布第一次看到这种手法,虽然动画画质如同小学生插画一样。
但是还是挡不住阿布爱这种纯粹感觉的心。
小主人公的名字叫杨晋,这与导演杨瑾的名字有谐音。
整部电影,浓重的山西口音,露天的煤矿以及土做的窑洞子给阿布的感触很深。
在日益兴起的儿童片电影中,杨瑾导演的,可谓是一股清流。
舒服的开头,舒服的结尾,无关青春,无关爱情,简单的童年回忆,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简单的美好,存留于我们心中。
而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还从丈母娘那里借了20万拍摄。
幸好,有影院愿意播出电影,而且,反响还不错。
此片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儿童片(提名)。
同类型的电影,王一淳导演的「黑处有什么」。
噱头不小,介绍的也不错,也是阿布喜欢的题材,但看上去就是不如杨瑾的电影真实。
杨瑾的电影,更像是一个纪实片,这就是他独有的味道。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是杨瑾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作品。
而今天要讲的这部「那年八岁」是他的第四部作品。
因为上一部作品名字很难让大家理解,所以导演很干脆的,直接给这部影片取名「那年八岁」。
那年八岁的题材同样很简单,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孩子和一个盲人。
受「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的影响,知名编剧林和平把自己的童年故事(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孩被送到算命老头手上领路)交给了林瑾拍摄导演。
林瑾在导演电影之前是摄影出身,所以,他的电影更在乎场景构图。
编剧林和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素材给杨瑾拍摄,这是他对杨瑾的信任。
据林和平所说,他一共给三个算命说书人带过路,这些人,眼睛看不到,所以嘴巴特别的狠,毫不留情。
但是,心却是很善良的,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这孩子,没福气,招风耳,高颧骨"
"你妈是你方死的吧"
这样恶毒的话,怕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张嘴说出来,何况对面是一个刚失去母亲的孩子。
「那年八岁」围绕着一老一少为主线。
说书算命的盲人老头吴老先生(罗京民 饰)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人物,通过给人算命驱鬼及说书维持生计。
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些牛鬼蛇神之论。
这些老一辈的迂腐文化在吴先生和大人们身上体现出来,也算是本剧的一个特色。
影片毫不忌讳的台词阿布不知道是如何获得广电放行的。
吴先生给一家人的儿子算官命,毫不忌讳的说家里有贵人,这贵人指的是儿媳妇。
"她贵在她的XX上有一颗红痣 ,一千个女人里头才有一个"
请注意图片中不太被注意的老头。
这话被老头记在了心上。
不久之后,镇上传来了一个老头强奸儿媳妇要被枪毙的事情。
当然,这就是受吴先生的影响,老头也想自己有点造化。
吴老先生能够猜出很多常人猜不出的东西,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他不是盲人这一点。
导演并没有细说,毕竟,这种东西说不明白。
后面以吴先生被吓尿这个桥段说明,迂腐的文化在那个时代很盛行。
办丧事的一家人,正听着吴先生说书,突然死去的人动了。
大家都说是诈尸了,所有人都跑了,小孩也跑了。
之后小孩为了救吴先生,犹豫再三还是跑了回来。
结果发现吴先生都被吓得尿裤子了,嘴上还说着一点都不怕。
这更证明了妈妈说的话没有错,吴先生一直都是在骗人。
他自己也承认,虽然没有说明。
除了这种迂腐文化盛行是本片的一大看点,本片最值得称赞的,是摄影技术对当时状态的一个还原。
云雾萦绕的大山一座接着一座,小河流淌,青草一片一片,拉着牛车的小孩。
这一切,都让人很向往这种淳朴的生活。
此外,这部电影中很多的小细节也处理的很好,破旧的房屋,土墙,家具上手工点缀的花纹,墙壁上的墙画等等。
另外,影片快到结尾的时候,才开始抒情化。
吴先生和小孩两个人,两个孤独需要被爱的人,逐渐找到了共同点。
敞开心扉的两个人,如同真正的爷孙一样,互相关心,互相搀扶。
这大概才是本片真正想要表现出来的。
真正的亲情,大概就是连放屁都觉得是香的。
吴先生对小孩放的屁,都夸有出息。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也是爷爷对孙子该有的疼爱。
从电影的视角看,吴先生因为领路小孩的带来,生活重现了光明,自己也不再孤独。
而小孩子,也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逐渐找到了久违的亲情。
影片最后以小孩被送去上学,不舍老头终于大喊"爷爷"为开放性结尾。
也许就如我们年少的时代一样,某一时刻,不经意间,都已经是彼此的最后一面。
所以,我们真的该认真反思,亲情多么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