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是为了表达“我在意你”,而不是为了表象的公平,更不是示弱。
在教育的现场,孩子们的嬉戏而衍伸出的大大小小争吵是必然的,成人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以“请你跟他对不起”及“他已经跟你说对不起了,你不要再哭了”等的语言解决当下的事件,这看起来很合理的品个教育,其实背后隐藏着大大的学问,同时也埋藏着孩子对人对事的处理态度,不可不慎!
#当孩子二、三岁时,要孩子说对不起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孩子觉得说对不起是一件丢脸的事。
#当孩子四、五岁时,要孩子说对不起往往ㄋ会引来一顿愤愤不平之气,因为孩子觉得说对不起是一件示弱的表现。
#当孩子六岁以后,有些孩子会一发生争吵,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赶快说对不起,然后赶快开心离开,甚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因为她一点也不在意对错,而是明白说了对不起就可以脱身。
#当孩子在青少年期时,要孩子说对不起又会回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的状态,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够大了,自己的事不要别人管,尤其是父母。
---------------------------------------------------------------
从上面的成长过程和例子来看,成人在教导“说对不起”是针对“事件”本身,也就是对某件事表达歉意或不好意思的行动,然事件往往背后都代表着人与人互动间的积累的过程,例如:孩子间的争吵除了玩具是媒介物以外,其实还可能是上次吵架的怨气还记着,甚至是当下情境中的综合复杂因素,所以当成人经年累月快速地要孩子以对不起三个字化解问题时,孩子就学会了“算了,就这样吧”的对人处事逻辑,随着年龄的更迭,“对不起”三个字成为了错误行为下的保护伞,说完就好,对人无感。
“说对不起”的对象其实是“人”,跟人表达我在意你的感受才是真诚的互动。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成人可以试着揣摩孩子的情绪,帮他表达出来,例如:你感觉到他会抢你的玩具而害怕,所以就先推她妈?老师理解,可是你推他会让他受伤,这样也让他感觉很害怕对吗?老师在意你害怕的感觉所以保护你,但你也要为了让他害怕而“说对不起”表达你对他的感觉感到抱歉好吗?
对不起表达的是“我很在意你”,这是人间最美好的艺术,因为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黑白,更多时候只是奇檬子,体谅与同理心可以化解大部分的“气”!
教孩子学会好好表达对不起的情绪从成人的示范开始,下次无论在排解孩子的纠纷时,或是成人自己跟孩子有不愉快时,都先说出“情绪”再表达“对这件事所带来的不舒服感觉表达歉意”,这样的品格教育才能成就温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