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的第二个元宵节,记得去年,合租的房子里住进来一对情侣,元宵节张罗着给我们做了一桌子的饭,我们没脸没皮的围着桌子坐了一圈等待着开饭。那时候刚开始工作不久,我们三个踌躇满志,觉得偌大的北京终于也有了我们的安身之所,三个人住一间房,虽然空间会有点挤,不过倒也乐得其所。
今年的元宵节,提前一会儿下了班,走在街头到显得冷冷清清,十五的月亮虽然又大又圆,但是昏昏沉沉的竟显得没有生气。京城里已经禁止鸣放烟花爆竹,与往日的漫天璀璨相比,小区里一位父亲与儿子手中的烟火显得更加的无力。不由得想起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虽然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与我现在的心情竟也差不多,莫名的有点想家和许久没有见面的崔姑娘。
过完年回来后明显觉得心态稍微有了些改变,工作后的第二个年头,觉得身上应该要承担一些什么东西了,不能再向小孩子一样任性,小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的愿望已经成真了,但是却很难高兴起来。与第一年什么都是新鲜的相比,第二年慢慢的开始感觉到生活的严肃。回来的第一天看到厨房里没有冷掉的已经发霉的食物,和出租屋那狭小的面积。与刚离开的家相比,感到深深的落差,其实我不是怕吃苦,我只是越来越觉得这些事情都没有意义。那时候茫然无措,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知道下一步路应该怎么走。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想起过年回家舅舅告诫我,要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才更容易成功。可是倘若我也不愿意做呢?而我又愿意做什么呢?最近都在深深的思考这些问题,却苦苦也没有答案。想到最后,于是就不强迫自己,既然想不出来,那就给自己设定几个目标先去完成,这样生活也不会显得没有奔头。看着计划单里一项一项被划掉,心情倒也变得少许轻松。
那天给父母打电话,把我的痛苦告诉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觉得他们不懂我,也不懂这个世界,初衷无非就是想说出来发泄发泄。但结果到令我比较吃惊,先是母亲的悉心开导,告诉我家族里几个比较牛逼的亲戚当年我这个年纪的时候还不如我,想想也是,心情变得稍微舒畅一些。后来父亲告诉我,既然现在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干什么,就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不然目前最擅长的都做不好,去到了别的领域对自己更加没有信心,很可能最后更一事无成。后来越想越对,看来最懂自己的其实还是父母,他们知道我有时候就是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学一点东西,但是总是坚持不下来,慢慢的失去了兴趣就不去再碰它,所以对自己真的越来越没有信心。所以自己也真的觉得,把现在的事情做好最重要,而且不要对生活失去热情,否则就会提前老去。
慢慢的开始觉得生活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不要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追求,过好自己的眼前的最重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报酬,和爱的人在一起,看一场电影,读一本书,做一个平凡的人,其实也挺幸福的。可能就有人把做一个平凡的人当作毕生追求的目标,而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做到,欲望这东西太可怕,不要一味地满足他,否则自己必定会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