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时候,我大二,当时有人推荐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本书,我表示自己没有收入进项不需要了解这些,把这本书送给了另一个朋友。那位朋友估计也没有好好看书,几年后我见他,依然经济危机。
很多年过去了,关于理财,我还是个小白,过惯了月光族的生活,直到今年出现了一点状况让我陷入了万劫不复之路。痛苦的时候会去自省会去观察和咨询身边人,关于他们平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回复最多的就是你要开源节流呀!说这些还是感觉有些空,并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执行,最近几天才开始慢慢想明白一些事。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框子里,同理你的收入不能单凭一个进口。闺蜜娟,平时做地板销售工作,上一天休一天,因为女儿爱吃一款海苔,于是做起了代理业务。因为喜欢美食,各种爱折腾,某次和朋友分享她亲手做的蛋黄酥时,被身边人纷纷申请订购,从此走上了蛋黄酥订购之路。休假的时候时候处理平时接的单子,做蛋黄酥,远的地方发快递,近的地方上门送(保证客户吃饭热乎的蛋黄酥)。每盒6个,50元/盒,每天最少10盒,关于利润率我从她这了解一些,蛋黄酥卖的就是个手艺,所以利润一半多点,当然这也意味着卖的多,自己做的也多,平时的休假时间全部耗在做蛋黄酥上了,有时候会感觉好累。粗略算了下,娟的业余收入远远高于上班收入,上班目前就是为和社会有接触,还有个五险一金,也许情况合适就辞职做自己的烘焙和代理。
关于我的父母,普通农民,供了三个大学生,我上小学四年级自家重新建了房子,前年二次装修,除了平时的生活要照顾双方的父母,还有我二姨、小舅的孩子们(两个大人生病去世了)。我工作之后最大的感觉:钱难挣,永远不够花,父母看起来像台印钞机,永远有源源不断的钱。昨天我把家里的收入捋了一遍,直接吓醒,原来父母是斜杠青年啊。家里的车、老爸、老妈、地里的粮食、养的猪和鸡,银行每年少许的利息,相当于有六份进账。这也就是随着家庭开销日渐增加,父母都能游刃有余应对的策略。
关于我,五年前朋友鼓动我买房,在东郊的茶城那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首付8万,月供1900,原本从身边的朋友们凑齐钱购入,老爸强烈反对此事,说买了房我就势必要降低生活品质,我一天到晚各种出游的计划暂停,还有后续装修,归根到底一句话:有了对象可以一起买个大的,这个太小了没必要。五年过去了,留给我的是各种扔扔扔的衣服、身上的一堆肥肉、以及抽屉里照片。自己给的才是安全感,在租住的房子里时常会有涨房租或者其他原因重新换房的感觉。而住在另一半的房子里,你难过伤心委屈时都得忍着,你根本没有资格摔门而出,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说,怪谁呢?
我并不崇尚什么斜杠青年,我认同把自己的天赋或优势扩散发挥,比如说同领域的兼职☞设计师,自己兴趣范围内的一些发挥☞朋友的蛋黄酥,相关职业的闭环发散☞父母。自己给的才是安全感!想下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发挥和获取的地方,开源,有储粮才不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