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目标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
来自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这本来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事情,但最终患上“拖延症”的人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
做事情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
有时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却眼见别人轻松过关,这确实令人气馁。不过,这也是生活常态。
在任何一个特定领域,总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表现更好、费力更少。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有4个字颇具道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补拙。不过,真正相信这4个字的前提是“接受现实”。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在自己做对、做好之前,通常已经了解做对、做好是什么样子。于是,无论能否做对、做好,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别人是否做对、做好,所以尽管自己不怎么样,却可以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评价别人做得对不对、好不好。
事实上,那些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一路走过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么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这甚至可以当做一种测试方法: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
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
而动辄给出非建设性负面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他们和那些正经做事的人身处不一样的世界,这也是生活常态。
引申思维:
一个小白对于销售葡萄酒的思索
内部的恐惧在于——我进货的酒卖给谁呢,卖不出去怎么办?所以迟迟不敢有行动。
分析自己的优势:认识很多供货商朋友,他们逢年过节对酒是有需求的。身边的朋友也都能承担起红酒的消费,只是很多人需要输入酒文化(包括我自己)。
自己的劣势:以前没有做过,毫无经验。
做事情的时候,可定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接受这样的理念,不再恐惧。
外部的恐惧在于——别人的看法。向朋友推销葡萄酒时,朋友会不会有意见?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强买强卖?
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想法。你提供的葡萄酒质量上乘,价格合适。比较朋友以前从别处买的葡萄酒性价比高,对朋友也是有利的。实际上你是做双赢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有合作过程,朋友才会判断这件事情的合理性和利益性。别人的想法也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