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游了合肥的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好大。占地面积1072公顷,是安徽省内唯一万亩城市水网森林。
公园好美。集城郊森林公园和水网森林公园为一体,公路大环小环,环环相扣;水域有流动有静止,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林木有钻天有低矮,分布整齐,分层明显……
公园的功能好强大。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涵养水分、维持生态平衡,还能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防风降噪等,还有休闲观光、健身康体、科普教育等功能,同时具备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沿着林间的公路随意漫步,身边或湖水荡漾,或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挡住阳光的炫目与灼热。在炎热的盛夏,行走在森林公园里,感受着水气与清凉,竟有说不出的惬意……
身处异乡,信步徜徉,最让人感觉亲切的,却是阵阵的蝉鸣声。
林中的蝉声,有独鸣,有合奏,此起彼伏。有时,象是在打擂,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时,象是群蝉合奏,鸣声同时从不同的地方响起,赶趟儿似的……
回想起家乡,前些年也是这个光景。而最近几年,鲜有蝉鸣。不时有人忆起蝉声,提及蝉鸣,不觉都为蝉而惋惜。
记得生物课上,在说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一条食物链时,自然会想起曾学过法布尔写的《蝉》――四年的黑暗生涯,换来一个月阳光下的肆意喧嚣,不自觉地可怜起“蝉”这个小生灵,同时也对它肃然起敬。
后来,有人开始拣刚拱出地面的蝉儿,俗称“土知了”,也叫“知了猴”。刚出土的蝉儿,还没开始进食,体内是干净的,拣到后用盐水浸泡,漓净水后用油炸。据说是高蛋白,富含营养。
再后来,捕蝉的人越来越多,成群结队的。捕到的蝉也越来越多,人们不再满足于偶尔拣到几只,一碗一缸一塑料袋……持续几年之后,蝉越来越少,少到近两年的夏天,已经听不到蝉的鸣叫声了。
也有人说,近几年天旱少雨,尤其在持续干旱的夏季,土壤板结硬实,蝉根本无法打洞,被闷在地底下出不来。
还有人说,现在地面大都硬化,水泥路面水泥地面几乎将土地全覆盖,仅树根处巴掌大的地方裸露着土壤,蝉儿没有机会露头……
不同的猜测,都反映出同一种耽心:蝉儿不会就此绝种吧?
曾几何时,夏天午休时,多烦窗外的阵阵蝉鸣,嫌弃它的聒噪,讨厌它骚扰着自己的午睡与美梦。现在,多希望在夏天能听到阵阵蝉声,至少能证明,在世界上还有这种小生灵与我们同在……
心情越是急切,希望越是缈茫。好长时间了,没有听到悦耳悦心的蝉鸣!
… …
合肥的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里,蝉声阵阵,让人欣慰――可爱的小生灵,你好啊!
… …
回来后,又几次听人谈到蝉鸣,忆起蝉儿,还是阵阵的惋惜。无论天灾,还是人祸,总之,我们这里的“生物多样性”蒙受损失了,莫大的损失!
刚才,躺在窗边床上乘凉的我,偶闻窗外有蝉声,欣喜地喊:蝉鸣,蝉鸣!
丈夫和了一声:听到了,真的是知了在叫!
我喜不自禁,捧起手机,写下这篇《偶闻蝉鸣》,与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