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参加无戒老师的21天日更挑战营这是最后一天了。谨以此文纪念日更的每一天。
注册简书已有半年,之前所谓的日更大部分是随性的小诗,小画以及随手的手机摄影。
对于一个比较懒散,工作时间又几乎占据大部分时间,没有任何业余爱好的我,似乎写写画画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最初的写作源自一个朋友的鼓励,她介绍我认识简书,让我有了一个记录自己经历想法的机会。
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小说《田静》的首章,从来没有写小说的经历以及没有统筹大纲的指导,写了三章断更了。
期间又尝试写了些武侠小说的短篇,写了影评两篇,都有些不了了之。
之后关于春雪的小诗顺手凑了几篇,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照片。
没有一个组织或者说没有一个团体的出现,我似乎还沉浸在我的懒散世界。
终于有那么一天,我记得很清楚七月三日上午十点我报名参加了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我在蜜蜂打卡里也报了名。
当天我就酝酿这二十一天我要写一个连载,于是《我的教育经历》开始了连载。
这个有点像游记又有点像小说的文章开始出炉了。思索两日,我大概列了个目录,刚好二十二回。
这个有我个人经历又有其他加工成分的游记,我写到后面觉得就像是游记。最终没有在日更挑战营里完成,但是已经更新了11次,虽然活动结束,当我想我会坚持写完的。
此次活动,我的文章《日更过半,你遇到日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得到无戒老师的点评,《我不吊你是有原因的》,《女博士的心路历程》,《我不是一个好父亲》几篇得到简友的支持。
占一半文字的《我的教育经历》阅读量很少。平铺直叙的确写的不够吸引读者。
虽然此次写作活动我没有文章上首页,但是的确收获颇多。
第一,的确21天让我养成日更的习惯,不管多忙,每天必须写点东西才能安心睡觉,虽然我的日更有些将就,有些凑数,但对于我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
好几次的日更都是在晚上12点前的几分钟完成的,毕竟对于一个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中年男人的确不容易。有几次都是在喝醉后迷迷糊糊写的文章,也有孩子发高烧一夜未眠红着眼睛更的文章。
完成21天日更告诉我,坚持用心去做一件事也没有那么难,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道理大家都懂,就是看你行动不行动。
第二,对于写作素材的收集有所启发。
我属于那种比较感性的人,对于人和事的好恶都写在脸上,对于周围的事情和人都比较喜欢观察,造就了有些多愁善感的性格(是不是性格缺陷啊!)
对于素材,无论是我小时候的经历,还是我现在的确工作环境,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还是比较多。
但是为什么文章质量上不去呢,无戒老师,包括挑战营里的各位大神给出了答案,读书太少,输入太少输出能有多少呢?
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从上大学到工作除了工作上的专业书籍似乎没读过几本书,所谓的文学名著全是高中之前读的,也是蜻蜓点水的多一些。网络小说倒是一直不断,似乎我现在写东西也有些水(网络大神们别打我)。
所以还是要多看书,多读经典名著,才能有所提高,而且挑战营里的大神们也建议多看如何写作的书,这一点我比较欠缺,在写作理论技巧方面我就是一个小白。
第三,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读了齐帆齐谈谈写作那些事,我原先那种狭隘的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只是为了所谓的爱好,是多么目光短浅,我欣赏她说为了给自己更多的途径和可能性。
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当你全然地投入你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谋生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所以文艺青年在追求精神世界的时候,不要害怕,只要自己把热爱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自然会有伯乐给予你物质世界的丰裕。
写作也是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做每件事都没有目的性。认识到这一点为改变自己生活状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点,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通过这个活动,借助无戒老师的写作群认识了诸多写友。给了我许多的帮助,没有你们的支持鼓励,我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这厢算是谢过。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崭新的一天迎接着我的希望和坚持。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第二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