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梁羽生
“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写武侠,写得更好的人”。 这是梁羽生先生对金庸先生最为真挚的评价。
梁羽所受的是传统的教育、生活安定,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透露着平实质朴的气息。虽善于伏笔,却少了几分鲜活,缺了些许灵气。
相对于梁羽生这位“名士子”,金庸则是一位“洋才子”。他的思想教育大多来源于西方,而且其人生经历十分丰富。
或许是经历得多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也稍稍看懂了几分,因此在创作时便格外客观、大气起来,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感情变化也更多样。因此,在金庸武侠中,故事的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变化多端,时常给人一股新奇瑰丽的感觉。
如果说梁羽生是金庸的江湖前辈,那么,古龙则算得上是他的后生晚辈了。时至今天,说到武侠,世人仍以金古并称。
金庸与古龙
很多人都会感叹命运人生,想必很多书都会探问天道人心。在金庸与古龙的笔下也迥然不同!
金庸是大侠,闲来吟诗作画,出行西装革履,他的笔下写人间,问“我是谁、何为道”?追求的是生活之余的人生意义,笔下的“侠”大都是凡尘中人,人情世故、爱恨情仇,永远围绕身边。他笔下的大侠是太阳,散发着光和热。他们所追求的,所歌颂的都是一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就像大义坚守襄阳城的郭靖和黄蓉。
古龙就像浪子。他事击节饮酒,向来不修边幅。他文字叹天涯。问“天涯在何方”。他看重的则是漂泊中的孤独呼喊。他心中的“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来自天涯。他笔下的大侠却属于夜晚,寄于明月。其笔下的每一位大侠似乎都被附上了一层“夜行侠”的气质,李寻欢求一个正义必胜,楚留香求一个仁者无敌,傅红雪追逐的是明月,孟星魂向往的是流星。
大侠与浪子,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人生味道。金庸先生钟情于人间,太阳,剑;古龙先生寄情于天涯,明月,刀,
金庸与倪匡
挚友之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距离。他的挚友非倪匡莫属。
他与倪匡的关系很密切密切到他可以把自己的小说放心大胆地交给倪匡去写。因为在他看来,倪匡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但是,事情的结果,似乎并不那么顺应人意……
国际新闻协会于1965年5月诚邀金庸前往伦敦参加会议。他想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一下,便决定离港一个月。然而此时《明报》上的《天龙八部》已连载两年有余,突然停刊一个月,怕是会引来读者的不满。思虑之下,他决定请倪匡代写以救场。
倪匡当时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
为了让倪匡放开手脚,不必承担过多的压力,他特别交代倪匡,可以不必按照原来的剧情发展来写,而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去大胆创作。你还可以写一个独立的新故事,但小说中的人物谁都不能动,谁也不能死,因为都有用。”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惟一的条件,倪匡也没有遵守。
“ 笔”挽狂澜
有了他的亲口许诺,倪匡如鱼得水。一个月后,倪匡对归来的他说:“对不起,我把阿朱打伤了。”
“没关系,我来救。”金庸淡淡说。
于是,接下来的剧情中,有了乔峰费尽心血请来薛神医,终于救活了阿朱。
他又出门回来之后,倪匡又道:“对不起,我把阿朱打死了。”
金庸皱皱眉道:“这……那就给乔峰再安排一个吧。”
于是有了阿紫爱上了乔峰。
他出门讲学,回来之后,倪匡再一次道:“对不起,我把阿紫也打伤了。”
金庸道:“救!”
倪匡不安地说道“可是已经和薛神医闹翻了啊。”
金庸叹了一声:“我来想办法。”
于是,阿紫硬是被乔峰从鬼门关救起。
他又出门,回来之后,倪匡黯然说道:“对不起,我把阿紫弄瞎了。”
他瞪了瞪眼,勉强说道:“一定要治好!”
于是,虚竹居然学会了眼角膜移植手术。
他去欧洲,回来之后,倪匡惭愧地说道:“对不起,金庸,这下阿紫自杀了。”
金庸大惊问道:“为什么?”
倪匡苦笑道:“因为乔峰死掉了。”
只见金庸反手就是一招“亢龙有悔”,把倪匡拍在了沙滩上。
这个段子虽然有些戏谑夸张的成分,但却生动有趣地描述出倪匡为金庸代笔写《天龙八部》的经过。
其实倪匡代笔的部分,只是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而已,但即便如此,金庸回来之后,还是略微责怪倪匡说:“不是不让你动小说中的人物吗?”倪匡却耍赖道:“你说过人物不能死,我做到了。江湖人物嘛,总会有受伤的。”金庸瞠目无语。
虽然故事的经过很狗血,但倪匡似乎对此次代笔经历非常自得,他们就是这样两个“相爱相杀”的铁杆好友,同在武林,又同处现实,用行动打破了“文人相轻”的规律,用友情架起了数十年的惺惺相惜。这既是两人的幸运,也是文坛的佳话。
金庸先生的封笔,说江郎才尽也好,套路用完也罢,我们都无法否认:金庸,象征着一个时代,代表着一方天地。
他还在离自己故乡很近的西湖,出资建造了一座园林式的小书舍,取名为“云松书舍”。即兴挥笔题词:“灵隐九里西湖路,云松伴青桑,藏剑影,隐刀光,入门闻书香”。后来他舍弃了世间繁华纷扰,一心追求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