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唐代玉发饰

前言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疆域广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唐代妇女思想解放,女性的审美创造意识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装扮之风盛行,在发式方面独具特色。由于唐代女性发型多样,唐代的发饰品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唐代的发饰品虽种类上和前代无大差别,但在造型上却是极尽心思,并且在用料上也有了长足发展。玉发饰以其珍贵的品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世人所青睐。本文就唐代玉发饰的种类、纹饰和艺术特征作若干探讨。 

唐代玉发饰的种类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更是精华所在,因此对头发十分重视。头发又叫青丝,谐音“情丝”,因此深情的古代女性对于头发更是看重和珍爱。唐代妇女多将发髻梳作各种各样的造型,尤其偏爱高髻。有时真发长度不足以满足高髻的要求,就需要于头上接装义髻。发髻增高之后,头上自然就出现许多可供装饰的空间。唐代妇女往往在高耸的发髻上插戴梳背、步摇、发钗、发簪等玉发饰。


玉梳背


鸳鸯荷花摩羯玉梳背(图一)

通长14.5厘米,宽5.7厘米,厚0.15厘米,杭州临安县晚唐水邱氏墓出土。黄白色玉,扁平体,弓形背,器体两面均有纹饰。一面刻三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两侧各有一只鸳鸯相对而立;另一面刻三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两侧各刻一摩羯。构图巧妙,装饰线条舒展流畅,整个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这件精美的玉梳背,对研究我国晚唐玉器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海棠花纹玉梳背(图二)

长6.3厘米,宽2.2厘米,厚0.3厘米,陕西省长安县茅坡村南唐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粉白色。扁平体,弓背形。直边一侧有榫头状子口,两面分别碾琢出牡丹花叶纹和海棠花纹。


鸿雁纹玉梳背(图三)

长15厘米,高5.1厘米,厚0.15厘米,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青玉、粉青色。扁平体,近弧形。底边呈长条形子口,可装梳齿,周边略厚,沿周边碾出一弧状阴线,两面均碾琢出阴线纹的鸿雁和祥云,鸿雁昂首展翅,呈飞翔状。


宝相花玉梳背(图四)

长14厘米,宽5.1厘米,国家博物馆藏。器扁薄,半透明,下边平直有榫,以便镶嵌梳齿,两面纹饰相同,中间隐起三朵盛开的宝相花,周围花叶铺展。叶纹以排列整齐细密的阴线刻划,简洁有力。


双孔雀纹玉梳背(图五)

长12.6厘米,宽4.6厘米,国家博物馆藏。青白色玉,局部有褐色沁。扁薄片状,双面压地隐起一对孔雀。孔雀尖嘴、圆圈眼,昂首挺胸呈展翅欲飞状。孔雀的尾、翅等部位用平行的短阴线表现,这是受唐代已成熟的绘画中的线描手法影响,也是唐代玉雕特色手法之一。


梳子本是一种日常梳理用具,在盛唐时期就开始流行将梳子插在头上作为一种妆饰。唐代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当成装饰。最初只是在髻前插一把梳子,后来数目逐渐增多,在两鬓及髻后也会插上梳子。到了晚唐时期,流行起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对插。唐诗元稹《恨妆成》:“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诗《宫词一百首》“: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形象地反映出宫女头上遍插梳钗的情景。插梳质地有金、银、玉、象牙等,而玉质梳背出土最多,这由以上出土的玉梳背就可见一斑。插玉梳是唐代女性流行的时尚妆。


玉步摇


金镶玉步摇(图六)

高28.3厘米,安徽省合肥市农学院南唐汤氏墓出土。这件玉步摇在鎏金的钗股上,以金丝镶嵌玉片,制成一对展开的蝶翼。蝶翼之下和钗梁顶端也有似银丝编成的坠饰,极精巧别致。

白玉龙形步摇钗(图七)

长5.5厘米,宽3.6厘米,国家博物馆藏。青白色,扁平薄片状,成型对开法制作。龙拱背行走状,一爪托火球至口中,龙发及长角后展,尾下垂,龙身下饰如意云纹。该步摇钗被切割得很薄,制作相当精巧,龙尾处似不完整,应是金银步摇上的镶嵌,或者作为簪首使用。


步摇是斜插在头发中的一种金玉首饰,上饰玉兽金花,并有五彩珠玉垂下,行走时随步态而摇动,《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这种首饰制作精美,从汉至唐,在贵族妇女中颇为流行。其制作的材质多样,有骨、玉、金、银、珠佩等;而形制万般,悬系各种佩饰于簪钗之上。钗头大多呈扁片花叶形,表面镂空或阴刻出丰富多彩的花卉、鸳鸯、凤鸟等图文。步摇有金步摇、玉步摇、水晶步摇等许多种。白居易《长恨歌》云:“云髻花颜金步摇”。李贺《老夫采玉歌》则描写了一种玉步摇,云:“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从出土的步摇来看,款式甚多,如“金镶玉步摇”和“4蝶银步摇”。前者在金钗上端有一对翅翼,镶玉片,又嵌有下垂的珠玉穗状串饰,稍动则摇;后者在银钗上有4只展翅飞舞的蝴蝶,下有珠玉垂饰,动则摇。


玉发钗

白玉钗(图八)

一件长6.7厘米,宽1.7厘米;另一件长7.6厘米,宽1.7厘米,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电缆厂唐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青白色,表面有粉白色沁。两件形制相同,均为双股钗。钗前端近锥形,后端顶部呈弧形,较之隋代玉钗后端更为宽大肥厚。


白玉钗(图九)

长11.1厘米,宽2.7厘米,国家博物馆藏。素面,双股,浑圆饱满,光润精细,与西安西郊电缆厂唐墓出土的两件白玉钗器型接近,具有盛唐时期华贵丰满的典型特征。


钗字古代写作“叉”,《释名·释首饰》曰:叉,杈也。因形名之也。发钗有的用金、玉等贵重材料制成,也有用铜、铁等廉价材质。钗往往还是一式两件的,相同的图案但是方向相反,在妆饰头发时可以左右对插,而且不同样式的对钗也可以多枚左右对插。如唐罗虬《比红儿诗》“:妆成浑欲认前朝,金凤双钗逐步摇”描绘的就是对钗的使用。钗多用作爱情象征,如“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城尘”,《长恨歌》写杨贵妃之魂致玄宗,是“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西安地区出土的金银钗很多,也很精美,而玉钗出土并不多。这说明玉钗的使用在唐代并不普遍。


玉簪


白玉簪(图一〇)

长11.4厘米,直径0.5厘米,1989年西安东郊唐韦美美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白玉,青白色。温润细腻,洁白无暇,形近圆柱体。首端琢成花蕾状纽,纽茎之下钻一圆穿,旁边有一浅孔,另一端较小,整体抛磨光滑。


石榴花纹玉簪(图一一)

长10厘米,宽2.8厘米、厚0.1~0.15厘米,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内兴庆宫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青白色。薄片状,两面花纹相同。雕一束繁茂的枝叶,三朵盛开的海棠,顶部雕出石榴,花束枝茎上有细镂孔,下端枝茎上钻一细孔。


凤鸟海棠纹玉簪(图一二)

长10厘米,宽3.5厘米,厚0.15厘米,陕西省西安市唐兴庆宫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白玉,青白色。薄片状,雕刻一束繁茂的枝叶。上端雕出形体较大的一只凤鸟伏栖在盛开的海棠花上,两面花纹相同。枝茎上雕小缺口,以便系之。


鸳鸯海棠纹玉簪(图一三)

通长11.5厘米,宽4厘米,厚0.15厘米,白玉。这件鸳鸯海棠纹玉簪也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内兴庆宫遗址。器体造型为一束枝叶繁茂的海棠花枝,在花枝前端最大的一朵海棠花上,雕饰着一对比翼齐飞、互相嬉戏的鸳鸯纹。形象生动,别具匠心。


青玉龙形簪(图一四)

长9.6厘米,宽3.3厘米,国家博物馆藏。青白色玉,间有黑点及灰黄色斑。龙呈弓背行走状,一爪举至颌下,龙身瘦长,口衔莲花,脚踏卷云,龙尾似桃形,似与其他金属一起镶嵌的簪首。


古代男女皆戴簪,男子用簪“所以系冠使不坠也”,女子用簪,则是直接于发髻,“女子十五而篦”,即是指挽发及簪的年龄,随着时代演进,簪成了女子头上的装饰品。唐代金银铜簪非常流行,簪首形状纹饰多种多样,雕镂精美,工艺精湛。发簪中最精美的翠羽簪便出现于唐代。翠羽簪是用鸟类羽毛装饰的簪。孟浩然《庭桔》诗:“骨刺红罗被,香粘翠羽簪。”即指此。西安何家村窖藏、江苏丁卯桥都出土有金银簪,但玉簪出土很少。 

唐代玉发饰的纹饰


唐代玉发饰中的纹饰图案多种多样,自然、丰富、生动。风格自由活泼,如百花争艳,美轮美奂。动物图案发饰上有鸿雁、迦陵频加鸟、鸳鸯、鹦鹉、蜂蝶等禽鸟图纹。特别是鸳鸯,自古以来,鸳鸯就是被人们视为“爱情”的象征,它们雄雌双栖,形影不离,是自然界最理想、最恩爱的夫妻。


自唐以降,鸳鸯纹成为玉器装饰的常见题材,反映了古代妇女在盛世之中那种情深意长的缠绵情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龙凤这些神兽动物也格外受到推崇。例如图七所示龙形步摇簪。此外,还有龟纹、鱼纹等纹样在玉发饰上频频出现。


植物花卉图案隋唐时期大量花卉题材和卷草缠枝纹、团花纹成为装饰主题,反映了这时期人的审美情趣。此时以莲花和牡丹最为常见,其形式并非写实,具有较强的美化意义。特别是花瓣肥大丰满,几乎成圆形,花蕊及叶子的边沿善用短细阴线刻划点缀,整体造型同大唐盛世一样,散发着一股繁荣茂盛的时代气息。此外,海棠、石榴、桃花、百合等等富有美好含义的花卉也是其常使用的纹饰。


几何纹样在传统首饰中,几何纹样主要运用于早期,手工工具简单,工艺水平较低,经过发展,几何纹饰不再单独使用,而是在首饰纹样中起到辅助性作用,多是搭配在主纹饰旁,作为修正造型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的辅助性纹饰。


唐代玉发饰常将禽鸟与植物花卉组合在一起使用。唐代的玉梳背,两面常以丰硕饱满的花卉和展翅飞翔或相互追逐嬉戏的禽鸟纹为装饰,展现出一种既生动活泼又尊荣华贵的情态。多数情况,一件发饰中禽鸟动物、植物花卉以及几何纹样同时出现,形构出一幅美妙的图画。当然,有的玉发饰也无纹饰(素面),例如上面所示唐代的玉钗。 

唐代妇女发饰的艺术特征


唐代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她们善于将发式与发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由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唐代妇女发饰造型别致,别出心裁、耐人寻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从而塑造了唐代妇女富贵丰腴、尊容妖娆、明朗高亢、热情奔放的气质和形象。


在装饰材料上,金玉结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玉器面貌,这也是唐代玉器出现的新气象,如金镶玉步摇,典雅富丽,其制作之巧,更是鬼斧神工。


在装饰题材上,也是令人耳目一新,采用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禽鸟纹样,如海棠、荷花、鸿雁等,使人倍感亲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具特色的就是玉梳背和兴庆宫出土的海棠石榴玉簪花了,造型风格写实,生活情趣浓厚,反映了唐代玉器从自然界汲取艺术营养的时代风格。


在装饰手法上,主要采用细密阴线与网状细阴线表现图案的方法,其特点是衣纹、发丝、花叶、羽翎均用平行细阴线装饰,花蕾、动物鳞衣,均用网状细阴线绘就,成为别具一格的一代唐线。


在装饰技巧上,也别具匠心,在扁平体的玉器表面,琢出浅浮雕的造型,如梳背上的花鸟、人物图案,具有浮凸效果,突出玉器装饰主题,也说明了唐代在片状玉器上的雕琢技艺已达到了极致。 

结论

纵观以上出土和馆藏的玉发饰,结合其纹饰和艺术特征得出如下认识:


玉发饰大多出土于唐长安城皇室及高级贵族墓葬,中下级官吏墓葬只出土骨、角质及滑石质饰品,因而是贵族的专用品,也是身份与等级的标志。唐代玉发饰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规格高于金银饰品。人们非常注意用各种玉饰品来显示自己的容貌、地位和财富。

从发饰的精美,可以看出唐代工艺技术的精湛和唐代社会的盛世繁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76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2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6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30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4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1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5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0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5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5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0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