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7月7号,全国高考。首先向辛苦的老师、家长、同学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祝孩子们金榜题名。
7月5号,是父亲最后一次踏进高三教室,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他说,即使有些孩子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懂道理有情义,他很舍不得朝夕相处3年的孩子们。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踏进教室,准备给孩子们说一下考试注意事项,再次宽慰下孩子们紧张的心情,给他们加油鼓劲,但一进教室,他喉咙一酸。
因为低沉的音乐响起来,那是李叔同作词作曲,朴树演唱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父亲不动声色,静静地听完了整首曲子,他环看台下,不少同学低低跟着音乐哼唱,但泪珠却在眼眶打转,两肩微微颤动,手指伸到眼镜下抹眼泪,或用手捂着嘴巴哽咽。
一场师生挥泪的感人场面是这节课的主旋律。
1,懵懂高一,一晃而过
父亲所在的学校是小城重点高中,踏入它等于一只脚跨入大学之门。
它有两个校区:新校区和老校区。
新校区是总校,面积挺大,和很多大学面积有一比,这个校区基本是正常考入的学生和分数线以下的优等生。而作为分校的老校则是分数线以下普通孩子们的世界。
分校升学率明显低于总校。
为减少奔波,更好照顾到学生们,父亲要求调入家属院隔壁的老校区。就如当年为我们姊妹上高中,父亲主动请求从政府调入高中一样。在历届奖金与升学率挂钩的情况下,他放弃奖金高的总校来到分校。他说,每个孩子都有特长,都是可塑之才,不能一味按成绩定夺,需要发掘和鼓励。
父亲热衷教学,热衷培养孩子们,他的心血全部倾注给他的孩子们。作为父亲,他对我们的辅导几乎为零,但他的潜移默化让我们学着成长。
父亲教的这一届,是他返聘后的最后一届,如同于谦饰演的《老师.好》:高一的孩子稚气未脱,调皮捣蛋,不知勤学为何物。即使碰到懂教育的父亲,高一仍是一晃而过,成为初中与高中的过渡期。
2,踏入教育第一届,即使班里的差生,站着听课是常态
大学毕业后父亲进入教育行业,中间有过一段离开。
父亲清晰记得22年前,他刚接手的第一届。
那时,他离开教育行业11年,做过多年媒体。当他重新回到教育,不仅学识渊博,眼界经历开阔丰富。
他心无旁骛,一心只想教书育人。他的时间都给了他热爱的孩子们。
他说,
一个老师想要学生心服口服,主动学习,必须有过硬的人品和丰富的知识面。偏偏两者他融合得天衣无缝。
数学老师常和父亲聊天,说这个班的孩子们上课不知困,没有一个孩子睡觉,就连成绩差的差生也是站着听课。物理老师说,这个班是他所教班级中成绩最好的,而这个好成绩并非老师教出来,主要是孩子们自学得来。
如今,这一届的孩子年龄均在37岁左右,已成各行业拔尖人物。
这一届孩子们“怪才”也最多,有好几个仅凭过硬的文字功底,或出书或采访,养家糊口的同时活出人生精彩。
3,想给父亲录下最后一堂课,终究没有实现,但孩子们却给父亲特殊的离休纪念
3年前,父亲被邀请去小女儿的幼儿园讲课。因为课程比较特殊,我想录下父亲的这节课,最后有事耽误了。我常想,等父亲高中离休前,我一定帮他录下最后一课,帮他用视频留住他热爱一生的课堂和倾心付出的孩子们。
可是,依旧没有实现。
但他最后一届的孩子们却用不同的方式让父亲感动着,欣慰着。
他们在高考前夕,默默为老师学唱这首《送别》,全体唱歌给老师听,寄托对老师的祝福与依恋。他们亲手制作了贺卡,贺卡里一页页都是他们手写的心里话,连同这本全体署名“名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的笔记本。
结束
父亲为我讲述时,他那眼眶瞬间湿润,我刹那被浓浓的师生情谊感动了。
感谢孩子们!感恩父亲为教育所做的付出。
放下教育的父亲,你终于有空闲时间为自己的文字随意驰骋了,祝福你身体安康。
文|若水
生活就是照妖镜,在情感故事中领悟成长。
「涓涓意念,终汇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