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安城五大热门静电一日游开团!——名胜
1、灞桥风雪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十多公里处的灞河上,是长安的东大门,连接着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灞河为长安八水之一,发源于秦岭蓝田县的蓝谷之中,横贯长安东郊,西北流浐水汇入,又北流注入渭水。据说灞河上最早的桥是由秦穆公修建的,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称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成了我国最古老的石墩桥。
桥头河附近河岸堤坝上,栽植了许多柳树,早春时节,大风扬起,这一团团的柳絮漫天飞舞,像隆冬飘雪。
2、送别
按照唐朝人的习俗,他的朋友们来送行,一直送到灞桥边,可能还要在桥边的驿站里住上一夜,饮酒话别,第二天早上再送到桥头,折柳相赠,这才算是完成了送行。
“柳”与“留”为谐音,送人柳枝,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就像柳树一样随遇而安、插土就活、发展壮大。
3、兴庆宫
一进春明门,街北即是。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爱巢。
又叫“南内”,非常大,占了一坊半的地界。
4、勤政务本楼
开元天宝盛世之时,逢年过节,玄宗皇帝会登上这座楼。
5、东西市
西市胡商多、进口货多,比东市繁华热闹。
东市附近大多为达官贵人的高级住宅区。
6、长安大街
主干道宽度都在一百米以上,次干道也有几十米。街上以行人为主。普通人不许再城里跑马。
7、大雁塔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回来以后,为藏经译经而修建。
大雁塔秀在大慈恩寺里。大慈恩寺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先有寺,后有塔。
8、埋雁造塔
有一只雁以自杀的形式拯救了僧人们空空的肚子,于是和尚们葬雁建塔。玄奘在印度曾经瞻仰过那座雁塔,然后回国山寨了一版,用来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
9、大雁塔修建
大雁塔刚建成的时候,只有五层,武女皇时代重修了一次,增建为七层青砖塔,后来又增高到十层。此后历经修葺,最高达到过十一层,样子都是比较细、比较高。千年间经过几次大地震,在明朝万历年间,所剩七层唐代塔体的外表被完整地砌上了六十厘米厚的包层,造型比以前更厚重,这才算给它“定型”了。
10、曲江
长安城里最重要的公共浏览风景区。
位于长安城的东南角,园林一半在城内,一半在城外,原本是一个天然湖泊,因为南北长而东西短,西岸弯曲,所以叫 “曲江”。玄宗皇帝时,曾经人工改造过,引来更多水流,曲江水域扩大到七十万平方米。
曲江水面附近遍建行宫台殿,南面那里有紫云楼、芙蓉苑,西面有杏园、慈恩寺。大家看身边,真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菰蒲葱翠,柳荫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看这些出来游春的唐朝人,“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
11、紫云楼
皇室禁区。玄宗皇帝特意下令沿着长安东城墙筑了一条专用夹道,供他老人家一行神不知鬼不觉不扰民地从兴庆宫来紫云楼玩乐。
12、杏园
杏园在曲江池的西边,与大慈恩寺南北相望。因此地多栽杏树,故名“杏园”。每年春天杏花开放时,灿若云霞,是曲江风景最佳处。唐朝的读书人考上最高级的“进士”以后,就在这里举行“探花宴”。
13、两街探花使
一开始,探花还不是指进士榜上的第三名,而只是大家从新科进士里推选两位最帅的小哥,称之为“两街探花使”,叫他两骑马游遍曲江附近或者长安各处名园,采摘各种早春的鲜花,特别是要采到牡丹、芍药最好。如果有别的人更早一步采得牡丹、芍药等鲜花回来,“探花使”就要受罚。采花大盗们胜利回杏园以后,就开宴啦,朝廷请客,杏园宴上还有不少歌伎参加助兴,才子佳人聚会,自然是风流韵事,也更显新科进士们的风光无限。
14、终南山
在唐朝经常被简称为“南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是。
它是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托、雄伟壮丽的屏障,有奇峰秀岭、碧水幽径、茂林修竹、繁华蔓草。
汉唐时代,长安居民、手工业者所用薪炭、木材、石材、药材等大都取于终南山。
15、樊川
樊川位于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西北起于韦曲塔坡,东南止于终南山北麓王莽乡,是一处长约十五公里的平川,系纵贯其间的潏河长期冲刷、下切、淤积而成的一道冲积平原。这里地肥水美,植被葱茏,林木繁盛,是初春时节长安人最爱出城踏青野游的地方。
樊川从汉代起就是长安达官贵人营建别墅之处。到了唐代更是私园别墅荟萃之地。韦、杜两族世代贵族就聚集在这里,这里还有韩愈送子读书处、樊村牛僧孺郊居,以及郑驸马池台、岑参、郎士元、权德舆、元稹等人的别墅。
这些别墅分布于樊川潏(yu)河两岸,倚原面水,拥有院池花亭,景色撩人。
16、乐游原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长安城内东部的一块高地,高地上面比较平坦,而且面积不小,离大雁塔、曲江池都很近,在那两处的北边。
武女皇时代,太平公主在乐游原上建了亭台楼阁。长安人有在三月初三、九月初九登高饮宴的习俗,每到那时候,乐游原上真是人头攒动啊。后来原上又建了一座“青龙寺”,是密宗道场,一个日本的和尚来此学习,该和尚回日本后做了一番事业。
总之,乐游原就是唐朝人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李商隐在这里望夕阳,杜诗圣在这里望太宗昭陵,白居易在这里望十二街。我们也来望一望吧,大唐帝国那轮血红绚烂的落日,正慢慢沉入长安大城的西墙外呢。
二、秦淮风月休闲会唐朝分店盛大开业,胡姬八折!——青楼妓院
1、平康坊(里)
长安名妓集中居住地。又叫“北里”,位于长安城靠北的地方,与聚集了大量政府办公楼的“皇城”隔十字路口相望。
妓女们大多住在坊东的三个“曲”(小区)里。大牌名妓都在中曲、南曲,北曲住的是中低档次的。
2、唐朝建筑风格
颜色与样式比后世简单大方,没有那么多繁复堆砌。大都是黑灰色屋顶,红色柱子,白色或土黄色墙。红墙和绿瓦都不是平民百姓能随便用的。
3、妓院名称
一般叫“谁谁家”。
非“某某馆”、“某某院”、“某某楼”。
4、平康坊潜规则“新郎君嫖资加倍”。
5、大堂
用来摆宴开席。
恩客们来逛窑子,没有进门就脱的,都是先入席饮个花酒。场地、家具、酒食、乐队都由妓院方提供,价值不菲,郎君们只要开宴,就得付钱3锾(huan),如果一直吃喝到了晚上掌灯的时候,还要翻倍。
6、都知
唐朝最顶尖的名妓,妓女里的最高级职称。据说有“都知”称号的妓女一露面,别的妓女都得服服帖帖低头听管教,有上进心的还暗自发奋将来要向人家看齐。
7、唐朝名妓重才艺
一、席纠;二、作诗。
8、酒令
唐朝人习惯,喝酒得行酒令。也就是设定一种规矩,让在座人等依次按规矩来做件事,做得好,大家称赞;做不好,大家嘲笑你,还罚酒。
推选出一个有威望的人当监令,负责监督整个酒令活动,大家一称呼县令的尊称叫他“明府”。
“明府”下面管两个人,“律录事”和“觥录事”。其中“律录事”就是“席纠”,也叫“酒纠”,负责宣令、行酒、判断是非对错,也就是管动嘴的,这是名妓们的专职;“觥录事”又叫“主罚录事”,是听席纠命令,负责跑腿上去罚酒灌酒的。
明府拿出一双骰子、一只酒杓(shao),由他负责掷骰子,开始行酒令。名妓席纠则掌管着一面小旗、一组筹子、一只小纛(dao)——这些东西由觥录事捧着,名妓娘子只是掌管,用时拿去,用完了还扔回觥录事处。
旗是用来宣令的。宣令,就是宣布这次酒令的规则。
都知娘子令旗一举,先饮一杯酒,发号施令,确定规则。席上众人就按照她说的规则,轮流表演下去。一个人行完令以后,席纠用纛指示下一个行令的是谁,如果有人犯规或者出错,“啪擦”一声,一根竹筹丢过去,觥录事就拎着酒壶上去灌酒。
9、良贱不得为婚
10、初夜权:求其元、获其元
11、妓女不得随意出门。平康坊风俗,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妓女们到坊里的保唐寺听尼姑们讲经说书,但得先向假母交一贯钱作为押金,才能出妓院门。而那三个“八日”,也就成了举子文人们争相去保唐寺免费看名媛的日子。
12、国忌日
妓女们的房间里还都有一块彩板,上面写着唐朝历代皇帝皇后的死亡日期。这些帝后的死亡日期叫“国忌日”,朝廷规定这一天不准玩乐,如果被抓住了要处罚。
13、胡姬
平康坊的妓女以汉人为主,可能偶尔也有胡姬,但大量的胡姬还是集中于西市、义宁坊、居德坊等长安城西部的坊里。而且胡姬名义上从事的职业以酒楼女侍为主,很多人也兼营陪宿,但不能说是公开的“胡妓”。
三、骑上骏马,带上豹子,一起来体验大唐最流行的户外运动吧!——贵族狩猎
1、猞猁
也叫猞猁狲、山猫,体型介于豹子和猫之间。
唐朝的高官贵族们很喜欢驯养猞猁来捕猎,它们前腿短,后腿长,擅长扑杀兔鼠羊鹿等动物,轻捷灵便、奔跑速度快、忍耐力强,爬树游泳无所不能,体型大小也正适合被放置在马背上主人身后,一起参加狩猎。
2、豹奴
唐朝的有钱贵人们也很爱养猎豹来炫耀,除了本地捉到驯养的小豹子,还有不少是西域各国“进贡”来的,一般还会附带“豹奴”。
3、藏獒
在唐朝应该已经由吐蕃传到了长安,供王孙公子们打猎和炫耀用。
4、打猎用宠物:猞猁、豹子、各种猎狗。
5、鹞
短翅飞禽。唐朝人养它用来抓鹌鹑和一些灌木丛小鸟。严格来说,这种鸟也是鹰属的,但是要比真正的猎鹰小很多。
6、鹘
比鹞大一号的驯鹰类,黑眼长羽,用来捕捉苍鹭等大鸟以及野鸭、水禽。
7、闲厩
包括五坊,狗坊、鹞坊、鹘坊、鹰坊、雕坊。
8、鹰
体型比鹘稍大一些或者差不多,区别是鹘一般是黑眼睛,而鹰是黄眼,又称“苍鹰”,可以捉野鸡和兔子。上等的鹰或者黑色,或者白色,玄宗的子侄们养的好鹰被唤为“决云儿”。
唐朝出产鹰鹘的最重要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玄宗年间那里的“渤海国”和“新罗国”,经常向长安进贡各种神骏的鹰鹘。
9、围猎
先勘察好地形,选一片林草茂密野兽多的地方,同时撒出几十甚至几百上千号人马,各就各位把那块地区包围起来。各人听着号令,敲锣打鼓飞鹰走狗地往中间驱赶猎物,直到把大量惊慌失措的野兽都集中到一片狭小地域内(比如一道凹沟里)。这时有钱大爷们才出场,冲着密度很大的猎物群发威炫技。
10、京巴狗
在唐朝叫“拂林子”、“猧(wa)子”。拂林是当时人对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称呼。顾名思义,这种狗本来是唐初武德年间,从今土耳其一带经过吐鲁番(高昌)进贡给唐朝皇帝的。据说这狗很聪明,很亲人,容易训练出很多技巧,又是物以稀为贵,所以在唐朝的上流社会中风行一时,贵妇人给自己画张像,都要把家养的“拂林犬”一起画进去炫耀。
再后来,这种中东、西欧地区的狗,在原产地几乎绝迹,反倒在中国一代代生存下来,近世西方人又从北京引种,重新在欧美繁衍开来,于是中国古代的“拂林犬”,变成了西方现代的“北京犬”。
四、“这位郎君,老夫能请你跳个舞吗?”——贵族男子舞蹈文化
1、唐朝著名乐舞
《秦王破阵乐》、《太平乐》、《公孙大娘剑气浑脱》。
2、打令
唐人的一种通俗性叫法,在唐以前它被文雅地称为“以舞相属”。
主人在酒席上先起舞,舞到客人身边,示意邀请客人来舞。客人起身,跟主人一起左旋右转、手舞足蹈一番,再去邀请下一个客人起身来舞。如果主人热情的话,一直要把宴会上所有的客人都邀请一遍才肯罢休。
3、唐代(和唐以前)贵族男子在公众场所跳交谊舞很常见,贵族腐女一般不会再公众米安全跳舞(以歌舞技能上位的一些半职业性质的妃妾除外),也没有看到过贵族男女混合伴舞的记载。
4、踏歌
一群男男女女手臂相挽,有节奏地整齐跺踏地面,边踏边唱歌,高兴的时候能从傍晚一直唱到第二天早晨。
五、吐蕃马球队表示:我们没有恐唐症,黑色三分钟并不存在——马球
1、大明宫梨园马球场
总体呈长方形,周长有一千步,东、南、西三面都用矮墙圈住,只在背面造了一排高台子作为观众席。台上的VIP坐席上面,还有丁武遮风挡雨,做成亭子形状。
2、幞(fu)头
唐朝男子用来宝珠发髻的布,一般是一块黑色纱罗。唐朝男性从皇帝岛百姓均郭裹幞头,是最有代表性的首服。
3、把赛马脖子上的鬃毛剪短了,或者编成三花形,马尾巴都紧紧地编扎起来,为了在比赛中不发生纠缠碰撞。
4、球杖
球杖由握柄、杖杆和杖头三部分组成,整个球杖为长圆柱体,杖头初自然弯曲成月牙形状,所以也有人叫它“月杖”。吐蕃球员的球杖只在木头表面刷了一层红漆,皇家队球员的球杖外面是包裹着兽皮的,兽皮上还有灿烂的花纹,威风凛凛。
5、球
马球比蹴鞠用的球小很多,只有拳头大,而且是木头琢成的实心球,很坚硬,没有弹性。为了便于马上骑手寻找,球面被绘上了彩漆。
6、短赛制
第一个球进了,有一方得了“第一筹”以后,就可以宣布获胜,比赛也就宣告结束。
7、长赛制
双方约定哪一队打够二十(?)筹,才能取胜,让比赛结束。
8、长沙窑
以向海外出口销售瓷器为主业,虽然长沙窑的瓷器在国内没有什么名气,外观和质量都不如越窑、邢窑的产品,但是它胜在物美价廉、成本低、审美迎合国外市场的品位,所以在吐蕃、波斯、大食一带很受欢迎。
9、在对抗赛中,只要双方同意,场上人数可以不必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