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一位芳邻,已经35岁了,可至今仍孑然一身。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单身有什么可以议论的呢?是的,但问题是,她很想走入围城,却难以如愿。自然接下来的问题应该是:那是她长的不好看,或者脾气不好?我曾有幸见过几次,并成为朋友,就我的感觉,她的脾气肯定是好的,出于书香门第,而自己亦知书达理。至于长相,虽未必沉鱼落雁,但可用“养眼”二字形容。
那么,问题在哪儿呢?以我对她的了解,归结为“习惯性寻找!”她听后呵呵一笑,摇摇头又点点头。
其实,她是有过几段恋情的,但都以无果而终。大学时,一个男孩很喜欢她,她也有些儿感觉,交往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觉得男孩虽然各方面都优秀,却就是一个完全的没长大的孩子,让她颇是失望,自然分手了。
工作后,一个大她近十岁的男人走入视线,开始还暗暗有些儿庆幸,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人在等着自己。交往深入后却发现,年纪大有很多好处:稳重、成熟、做任何事情都细致入微;可是有一样不好:就是不够浪漫,没有前男友的率性带来的那些儿惊喜!结果可想而知,以自己考上研究生逃离那个单位和那段情为结点。……
其后的故事不用多写了,大多是会与以前的男友进行比较。相比,原来是不错,但若追求纯完美,那么就会带来很多的负面效果。
猴子掰包米的故事人所共知,用来形容这位朋友,虽然有些地方暗合,但的确有些不恭。
记得读泰戈尔的诗时,有段让我难忘的故事:当萨那坦把点金石送给一贫如洗的婆罗门的吉般时,他却将宝石投入了恒河的波浪之中,而要萨那坦赐给他一点儿睥睨世间一切财富的财富,这却是精神上的需求!
其实,人世有多少类似的故事?我觉得并非童话。很多的事,很多的理,说来简单,可如果你是当事人,就不一定是那样的简单了。
寻找,探索,本都是好事,可用在某些方面却未必,此一时彼一时,此一事彼一事也。尤其是当寻找成了一种习惯时,就很难做到对自己的脚步收放自如了。
事实上,不光是找结婚对象如此,找工作不也是如此吗?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一呆就是一辈子?我想除了自己“没本事”之外,更多的是,他(她)知道,工作只是为了生计,尽管那工作与自己学的相差有多么的大,尽管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在那儿,可是他(她)会调整自己,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把工作与自己的兴趣能够分开就可以了。相反,有些人动辄炒老板或者被老板炒,虽不能说全是个人的责任,但恐怕与“一气而怒”多少有些相关吧?
有时,我就在想,做人真的有些难:太执着可能流于固执;太随性则可能步入轻率。要于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真的是不易的。不过话得往回说,关键之关键是你想要的是什么?正如同那婆罗门一般。如果知道了这点,那就总能生活在快乐之中了,寻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美丽的享受!就如同我们去旅游或者户外时,享受的就是出行本身的心情,那种把想法化成现实的一分真实感觉。如果所到之地风光无限令人忘怀不已,自不必说;即使是“不过如此”又如何呢?毕竟,我此行已经完成!
回到芳邻朋友,对我所作的分析诊断,其实她也是很认同的。虽然开始有些难以接受,但其形象足以让她信服。在我啦啦沓沓地讲了上述的意思之后,她似有所悟,也接受了我的建议。在这里祝愿她能克服习惯,早日完成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