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大美女人”系列之贤妻篇
为了扩大版图,齐宣王东征西讨,和魏国、赵国、韩国交过锋,甚至还打过强大的楚国,都大获全胜,齐宣王再次声威显赫。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钟离春当然是主将,一把桑钩无人能敌。正因她赫赫战功,被封为“无盐君”。需知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得此殊荣,并非凭空的称号,而是战场上扎扎实实打出来的。然而,一个长于战争的人,命运也会因战争发生改变。
齐宣王六年,燕国发生内乱。老燕王欲效仿尧舜行禅让之礼,把国家大权让给燕国的相国子之,太子则坚决反对。为争夺王位,燕国爆发了严重的内乱。而燕太子远不是子之的对手,为争得王位,他向齐国求援。齐宣王犹豫不决,在救与不救之间徘徊,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孟轲当时身为上宾,他认为子之篡国,于理不合,不能继承王位,齐国理应出兵讨伐逆贼。钟离春也赞成孟轲的意见。
于是,齐宣王任命匡章挂帅,征讨燕国。钟离春也带着自己训练有素的女兵,随大军出发,前往燕国。
由于齐军上下同心,钟离春又英勇善战,指挥得当,不足五十天时间,燕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下都城蓟,唯一的一座城市了。不但篡国的子之被杀了,而且燕国太子也在乱兵中被杀死了,燕国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成了转瞬间之事。这场战争,让周围的所有国家都极度震惊,他们没料到齐国如此厉害,都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燕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雄心勃勃的秦国耐不住了。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渐强盛,正准备问鼎中原,进而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于是,秦国派出大将樗里疾大兵压境,对齐国虎视眈眈,若齐国胆敢灭掉燕国,它必定不会坐视。
面对此种情形,钟离春与孟轲之间产生了分歧。钟离春主张一举拿下燕国都城蓟,断绝秦国的妄念,而不是受秦国的要挟,有失大国身份。孟轲一向主张以“道义”为重,要合乎常理,合乎道德。若于理不合,于道德有亏,就不能去做。他对齐宣王说:“一件事情的对错,要看周围大家的反应。若都反对,则有违道义,就不能做。”
钟离春和孟轲之间意见的分歧,让齐宣王左右为难,摇摆不定。最终,蓟城没有被拿下,燕国得到了喘息之机。之后,由于苏秦巧舌如簧的游说,齐宣王把占领燕国的领土都归还了燕国。这事大大的触怒了钟离春,自己辛辛苦苦征战的成果化为乌有,她感到非常的郁闷和不满。她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齐国已为自己埋下了严重的祸根。30年之后,乐毅去了燕国,联合秦国、赵国、魏国、韩国合纵攻齐,打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市,差点遭到灭国之灾,当然这是后话。
齐宣王、孟轲与钟离春三人之间,隔阂逐渐加深,内心都有着各自的痛楚。孟轲的治国理念,得不到宣扬和应用,他悄然出走梁国。
孟子走了,钟离春眼看齐国逐渐衰落,齐宣王也渐失当初的风范,她感到自己似乎已成多余。身在皇宫,她更加郁郁寡欢,思考着自己的前路。一天夜里,她辗转反侧,特别的思念骊山老母。
在她正要迷糊之际,师傅的身影出现在床边,依然如多年前一样,慈爱无比,很清晰的对她说:“徒儿,齐国大势已去,你在人间的使命已经完成,无须再留恋。你我师徒缘今生虽了,但以后还会再续。”
她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伸出双手,欲抓住师傅的手,可再看不见师傅的影踪,只有黑漆漆的夜在沉沉的天幕下延展。躺回床上,她眼里满是泪花,这些年走过的一幕幕在眼前象放电影般掠过,这一生也辉煌了,人间的荣誉也得到了,人间的美味也尝遍了,王后的宝座也享受了,该满足了。
黎明时分,皇宫静悄悄的,她卸下皇后的装束,换上一身轻装,没告诉任何人,翻越高墙,出了皇宫。她终明白: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是某个人能主宰得了的,那是上苍在规划的一盘大棋。
走出都城的的大门,她感到空气更清新了,旷野更辽阔了,身心更自由了。她最后回望了一眼生活过多年的都城,嘴角一丝笑意闪过,转身大踏步向着她幼年习武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