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火热开播,节目组匠心巨制,选材新颖通过从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全面且深刻得为我们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领路人、党员干部标杆的为民情怀。对标对表、深思无限,不仅让我们从《平“语”近人》中领悟更多的“平易近人”,更促使我们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知之深,爱之切”,工作要接“地气”。《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系列节目通过生动的形式和深情的解读,让人民更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经据典,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在“上山下乡”的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从不“撒尖儿”。正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得习近平总书记披上了“乡土气”,让群众倍感亲切。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守公德,牢记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工作中,切不可将人民群众当作洪水猛兽,见到就躲,而是打扫屋子请客,解民所难、纾民所困;不要摆官架子,那是自绝于人民,而是经常下基层调研,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一边炕沿,与群众打成一片,拉近干群关系,才能真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增强各项政策的实效性。
“敢担当,善作为”,工作要拼“勇气”。《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系列节目通过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故事,让人民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实干担当,在重大险情中国共产党的砥柱人间是此峰。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生涯,敢担当、善作为是其真实写照。在梁家河他卯足劲扎根干,在正定他招商引资育人才,面对世界形势风云诡谲,他变局之中开新局、危机之中育新机,绘出“十四五”宏伟蓝图。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时刻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挑战再大、困难再多,都要牢记“人民”这个中心点,担当作为,砥砺奋进。只有危难时刻顶得上,关键时刻顶得住,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担当啃硬骨。不汲汲于个人职位的晋升,挖空心思搞“自我设计”,而是深入重大斗争一线,多接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练就“宽肩膀”,切实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公则正,廉则威”,工作要讲“正气”。花花世界迷人眼,通过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系列节目,深刻领会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操守,自觉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将“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不摸红线、不触底线,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做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干部,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