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也播了二十年了,除了小燕子、紫薇这样的主要角色红遍大江南北,还有很多角色想必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令妃娘娘,她聪慧善良,始终帮助着紫薇和小燕子,是乾隆皇帝的贤内助,随着之后多部清宫大剧的播出(比如说《如懿传》),令妃娘娘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剧中,扮演不同性格的角色。
由于多部神剧的播出,令妃已经不再是历史名词,而是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事实,那就是,乾隆年间有一个深受宠爱妃子,叫令妃,这也算是普及了以下历史知识吧!令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真实的令妃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不让令妃当皇后呢?
令妃娘娘的情商很高,而且很漂亮,因此才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宠爱,她从宫女做起,一步一步走上了女人的巅峰,最后被追封为皇后,她这辈子算是非常成功了,爱情事业都是大有所得,人生赢家啊!至少《还珠格格》中给人的感觉,是!
有人曾经说,在乾隆的四十多个有名分的嫔妃中,令妃生育的数量是最多的,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的十年时间里,先后为乾隆皇帝生下四子二女,看来令妃在她人生最宝贵的十年里,专门用来怀孕和生孩子了,其中包括为乾隆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以后的嘉庆皇帝,这足以见得令妃专宠吧!
现在有不少人分析,乾隆皇帝可能内心并不喜欢令妃,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乾隆皇帝与他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感情甚笃”,能容得下这第三个人吗?如果乾隆真的爱令妃,就不会让她这么拼命生孩子,十年生六胎,可想而知令妃的压力啊!这是不是说明乾隆只不过将令妃作为了一个后宫的生育机器?还有一点也成为了乾隆不喜欢令妃的最大理由,那就是为什么在后位虚悬时,不立令妃为后?
笔者认为,这些判断实在不公正,也不公平,乾隆皇帝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非常好,但乾隆皇帝是一个性情中人,历史上著名的风流皇帝,他在孝贤纯皇后去世后,完全有可能与令妃产生感情,关于“生育机器”之说,笔者认为不能如此论断,尽管后宫嫔妃确实具有“生育机器”的功能,但如此强烈的专宠,足以说明乾隆皇帝对令妃的喜爱和亲睐。
笔者还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乾隆对令妃的青睐,第一,在乌喇纳喇氏皇后被废后(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那位皇后娘娘),令妃以皇贵妃之尊总摄后宫,代行皇后之责,成为无名号而有实权的后宫之主达10年之久,可见,乾隆皇帝给与了令妃极大的权力。
第二,在令妃去世后,乾隆皇帝在她原有的仪仗中增加了18件,达到76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一件;从令妃留下的遗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经拥有东珠朝珠,而东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资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给予令妃的特殊待遇。
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一切都只能说明乾隆皇帝非常宠爱令妃,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让令妃整整当了10年“副后”,而不转正呢?笔者认为,乾隆皇帝内心里其实是很想让令妃转正的,但是,他首先是一个皇帝,其次才是一个丈夫,政治制度和政治格局在那里,他没有办法。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从令妃的身世说起,令妃魏佳氏(原姓魏),内管领、追封一等承恩公清泰之女,原属正黄旗汉军,后来被乾隆皇帝抬旗入镶黄旗满洲,可见,令妃并非满族出身,而是汉人,而且她的娘家也不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家族,因此,出身决定了她的命运。
恐怕又有人要说话了,仔细翻阅典籍会发现,顺治一朝就有一位皇后是汉人,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不过笔者想说,请注意,佟佳氏确实是汉人,也确实是皇后,但她的皇后不是顺治皇帝册封的,是顺治死后,与孝惠章皇后并尊为皇太后,由她的儿子上徽号为慈和皇太后的,其实,令妃魏佳氏也是一样,由儿子嘉庆皇帝追封为孝仪皇后的,她们都没有真正被册封过皇后。
更何况,魏佳氏可没有佟佳氏那么过硬的娘家背景,尽管都是汉军旗后来被抬旗的,但佟氏一门的祖先早在清军入关前就与满洲大有渊源了(佟氏祖先为明将),佟家为清军的入关和入关后的治理,是做出了贡献的,因此到了康熙一朝,佟家已有“佟半朝”之称,令妃的娘家可比不了。
下面说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八年,已经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乾隆将传位永琰的诏书密封之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自己驾崩后取出宣布(当然他在乾隆六十年后当上了太上皇,自然没有遵循这个规则了),这是雍正皇帝立下的规矩。
但是,当时的朝局比较复杂,乾隆的儿子也不少,乾隆之所以选择永琰为继承人,也是不得已之举,在乾隆看来,他的儿子里,他最喜爱的并不是永琰,比如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综,这两个都是孝贤皇后所生,乾隆非常喜爱,永琏还被册立为太子,可惜都夭折了,还有皇五子永琪,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也是年轻夭折。
在永琰出生时,他的十四位兄长中已有八位离世,在长成的皇子中,永琰也并非出类拔萃,有实力与皇十五子永琰竞争嫡位也是有的,比如皇十一子永瑆,论才德不在永琰之下(要知道,永瑆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
这里不得不提到乾隆的一个承诺,那就是他曾经说过,“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年数等同”,皇祖即为康熙,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此言就是说自己执政不会超过六十年,将于执政六十年归政于后人,但是,他又深刻的体会到权力的重要性,因此,他挑选继承人的一个前提,就是此人不得架空他的权力。
皇十一子永瑆聪明睿智,胸怀抱负,而皇十五子仁孝有礼,稳重踏实,按说在大清王朝江河日下之时,确实应该选择一位具有开创力的君主力挽狂澜,以振国势,而不是选择一位守成之君,可乾隆的内心始终放不下权力,如果选择永瑆,乾隆极有可能就只能去做真正的“太上皇”了,无法继续掌权,因此,他只能选择一个需要依靠自己,服从自己的人来当这个皇帝,这个人就是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既然立了永琰,就要保证永琰能够顺利登基,因此,乾隆不得不谨慎,此时,如果册封令妃为皇后,无疑是传递了一个政治信号——皇储为皇十五子永琰,这势必引起一些人的夺位之心,不利于朝局的稳定,也不利于永琰以及他的兄弟的成长,作为皇帝和父亲的乾隆,当然不愿意看见夺位的残酷场景,他的皇阿玛(雍正)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乾隆皇帝不可能立令妃为皇后,但是,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正式立永琰为皇太子,十月,册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令妃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有登上皇后之位,此时,她应该含笑九泉了,不过,她的儿子的心情不一定好的起来,当她的儿子永琰登上皇位时,面临的是一片虚晃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