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是“6+1”的组合:6个大人,1个小孩。所以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一般会迁就他(或她)。特别是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家长存在侥幸心理,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教育,能原谅的就原谅了。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的后期教育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印象:我做的是对的!从而会导致他(她)第二次、第三次的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会让孩子形成习惯,直到家长给他(她)指出错误、纠正错误。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家长们再来指出错误,让孩子改正错误,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既然已经养成了习惯,已经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里再来改正家长将要用百倍的时间与精力。
因此,我说:“纠正,应从孩子第一次犯错开始!”
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家长的态度十分重要。正确对待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甚至出现罪错行为,是预防和矫正其品德不良的关键一环。面对孩子的过错,父母感到紧张、愤怒,甚至拳脚相加,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疏远,不利于对其教育、矫正,如果不以为然,甚至包庇、袒护,则在客观上起到消极肯定的作用,会促使孩子继续犯错误。
孩子初次出现错误,父母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一般来说,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当是:
1.了解真相。 究竟孩子犯错误的事实如何?经过怎样?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情况明了,处理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恰如其分。
2.分析原因。 包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原因以及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初次犯错误,一般都存在着满足某种欲望的心理,或者几种心态兼而有之。父母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矫正措施。
3.耐心教育 。 一方面,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的性质,认识犯错误对本人、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各种心理的不当之处;另一方面,还要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榜样,指出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方法,鼓励其勇于认错、改错,积极向上。
4.消除诱因 。 对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因素要尽力加以消除,尤其要严加控制孩子与社会上不良团伙的接触,设法摆脱有害环境对孩子的干扰。
5.吸取教训。 孩子犯错误,往往与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环境不良有关。父母要进行反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
那么,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家长该如何纠正孩子的错误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首先要指出现孩子的错误,让其停止他(她)的错误行为或语言。
2、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没有家长的指导,孩子往往不知道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这才会使得有些孩子做了错事却不知错。这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教给孩子、教育孩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同时,在孩子犯错时,要通过童话故事或其他孩子感兴趣的形式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既然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家长就要及时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
4、做好日常的监督,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日常随时提醒孩子、教给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的细心与耐心了。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及时给予纠正,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予指导,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