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again。
#那些年在大学课堂上写过的书评#
“人类创造的不同文明及其相互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冲突与融合、传播与影响乃至演变与整合,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古往今来,各国家各民族皆秉承各自的历史和传统、凭借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版图的建构,同时又在总体上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而璀璨的历史。”这是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总序开头的一段话。
人类的文明在横向上相互冲突、交融、消亡,在竖向上传承、更迭、创新,具体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反映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则由一股又一股思想的浪潮来体现。也就是说,文明从文化的思潮碰撞中溅射出火花,文化思潮也必然体现了本民族文明的固有内涵。
笔者挑选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中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书》。作者走遍30个国家,历时五年,采访了影视乐传媒出版等创意产业界的1250位行业领袖,询问和探访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美国电影如何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之流的国际文化资本如何以并购等方式占领各国市场?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其“重返亚洲”的战略?韩国如何通过韩剧的出口来促进三星等产品的海外销售?印度如何通过与好莱坞结盟来抗衡中国?伊朗如何成为各国媒体争夺的目标?非洲如何成为各国共同争夺的市场?文化战争将怎样重塑新的地缘政治格局?谁将赢得全球文化战争的胜利?
尽管在笔者看来,作者虽为法国人,但对美国主流文化充满崇拜,因此略显偏颇。但是本文观点也并非着眼于各国间的文化战争的内容过程、或是其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上,而是志在作者的带领下,探求文化冲突下不同文化思潮的矛盾、相斥、融合。
那么,上面的一系列问题,就可以被重新整理归结为以下几个问题: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价值观和思潮是如何兴起和成功成为社会乃至全球主流的?美国主流思潮对全球各文化思潮产生了哪些影响?美国主流思潮在向外传播、席卷的同时,是否受到了反向的影响?
以及更加具体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受到这股主流思潮的哪些影响?分为哪几个阶段?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主流思潮对外来思潮是何种态度?
最后,被不可避免地卷入文化战争带来的浪潮中的个体应该如何应对?
一、作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主流思潮与全球文化思潮间的双向影响
(一)美国主流文化思潮是如何诞生的
要探寻现代美国主流文化思潮是如何诞生并席卷全球的,不得不分别提到多厅影院的兴起、流行音乐、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美国电影协会。
首先,大型影院于二战后从美国兴起,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普及。美国大型跨国公司们将大型影院开遍了发达国家后,在新兴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中也盛行起来,呈全球化趋势。这一美国现代化的象征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全球大众的休闲习惯。
再来,电影评论家宝琳·凯尔打破了艺术和娱乐之间的界线,《纽约客》掌门人蒂娜·布朗将炒作、速度、时髦和酷带到了文化新闻界、奥普拉·温芙莉使脱口秀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她们使高雅的艺术在美国逐渐转变成一种迎合大众的文化潮流。
然后是流行音乐。美国的流行音乐是“流行”的一个缩影,一类文化,一种面向大众、天然以成为主流为终极目标的音乐。流行音乐界的格莱美奖是对美国歌手的肯定,对娱乐行业来说,这个奖项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艺人的强有力手段,使其获奖名单成果全球的主流高峰。
接着是以好莱坞的老牌电影制作公司——迪斯尼为例,它由动画起家,将诙谐有趣的动画人物和故事带到全世界后,又把迪斯尼乐园开遍全球,之后更是数度进行并购联合,它由给孩子们造梦的梦工厂变成了给全世界人造梦的源地。在新时代的好莱坞,一部由电影制片公司投资的电影不再由某一公司来具体制作,而是分包给亚洲的特效公司、洛杉矶的手工业这、遍布全球的公关代理公司、其他国家的专业电影销售公司等等,这就给电影在全球的传播带来了强有力的优势。
最后,著名的美国电影协会是好莱坞制片公司的幕后园外活动集团和政治后台,从1966年到2004来,在美国电影协会的管理者杰克·瓦伦蒂的带领下美国电影协会将六大电影制作公司牢牢联合成一个对外的整体。在美国国内,这个机构针对国会进行活动,时刻留心着公共监管制度;在国际方面,美国电影协会也依靠美国国会来促进好莱坞电影的出口,同时在对外贸易部、国务院及美国大使馆持续不断的帮助下,向各国政府进行游说,要求开放市场、取消限额和关税、减轻审查的力度等。正是在美国电影协会的持续努力下,美国电影才得以冲破各国政府所设的壁垒,冲入世界市场,将浪潮带到四面八方。
正是以上因素的共同努力,才使得美国主流文化思潮被传播到全球。这股思潮能够迎合大众,正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被人为地塑造成大众喜爱的模样。它所代表的并非艺术,而是资本和商业。
(二)美国主流文化思潮与全球文化间双向影响的具体体现
美国主流文化思潮具有压倒性思潮的地区代表是拉美和韩国。
在拉美,几乎整个拉美都在美国电影协会的全面监管中。美国电影占80%以上的巴西电影票房,推翻了墨西哥实施进口电影限额政策的草案,在拉美市场达到了成功的巅峰。面对美国电影带来的主流文化思潮的感染,拉美几乎没有一点抵抗力,拉美缺少共同的商品流通体系,甚至缺少“拉丁电影”来捍卫,可谓是被美国主流思潮压倒的典型代表。
韩国在电影业具有配额制度,但为了电子业和农业,他们完全愿意签订减少电影配额限制的牺牲电影业利益的协议。在韩国,甚至连影院经营者都反对配额制度,韩国年轻人也喜爱着美国电影。可以说,韩国受美国主流思潮影响较大,但在另一方面,韩国的流行音乐和肥皂剧在整个亚洲非常流行,甚至在阿拉伯世界中,韩剧大受欢迎,这是他们在全球文化战争中的武器。
美国电影在阿拉伯世界的相对失败则是阿拉伯世界严格的电影审查的结果,阿拉伯世界更为封闭,有独特的宗教、文化、政治制度。但阿拉伯世界雄厚的资本使他们野心勃勃地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作品,志在在全世界推广穆斯林文化。
同为西方发达地区,欧洲受美国文化思潮的影响可谓非常之深。欧洲的多民族性导致欧洲在文化上并不“团结”,各国各自受大众喜爱的民族文化并不能被传输到其他国家,而美国文化则成为除本国文化外的“其余部分”。欧洲的共同文化并不存在,对于欧洲人而言,唯一的共同文化便是美国文化。
印度和日本又和以上地区的情况有着不同。
印度的信实集团为了在全球市场推广印度的价值观、对抗好莱坞,为印度45万个村庄提供互联网服务,向梦工厂电影制片公司投资六亿美元、与八家电影制片公司共同制作十几部大成本的影片,让宝莱坞去征战好莱坞。印度电影捍卫自己本土特点——将正剧、戏剧、传统剧、现代剧、歌舞剧、音乐剧,捍卫印度的价值观,按印度的方式改编美国电视剧和电影,获得巨大的成功。一方面,好莱坞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诸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类的电影从印度文化中吸取灵感;另一方面,宝莱坞的兴起本来就是它的本土文化受到美国主流文化激发的体现,但是,宝莱坞更多地体现了印度本土文化思潮对外来思潮的一种警惕、一种对抗,并且卓有成效。
在无审查制或配额制的情况下,日本最能抵抗美国的文化影响。日本通过漫画这一特殊行业,志在征服亚洲,然后再征服全世界,而这个策略不得不说比较成功。日本漫画在全球的知名度都非常高。
二、中国对于美国主流文化思潮受到的影响以及应对
本书观点认为,好莱坞电影打入中国市场显得困难重重。文化审查制度和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成为了障碍。面对这些障碍,美国电影公司采取合作制片之类的形式,努力绕过审查和配额限制。
好莱坞同时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比如《功夫熊猫》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这既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市场和口味,也是为了吸引对东方元素感兴趣的本国人。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也做好准备,进军中国市场。“我们有13亿中国人口,我们有资金,我们有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我们有经验,因此,我们可以赢得国际市场,与好莱坞竞争。”香港立新集团的执掌人林建岳这样对本书作者说,本书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的怀疑。
尽管作者阐述了如上理由,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的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确缺乏优势,但中国的文化通过商业贸易、经济、留学生、孔子学院等方式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而在另一方面,在中国社会内部,中国传统文化思潮与美国主流文化思潮的竞争也非常之激烈。改革开放后,外国电影、电视剧、音乐的传入在文化荒芜了数十年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轰动。中国政府在2000年前后主要将焦点放在对经济的建设上,在文化建设上难免有了疏忽。中国传统文化思潮在几十年的否定下尚未复苏,而绝对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市场的开放下被资本主义思潮所冲击,这也就造成了中国社会文化信仰上的断层。
对经济建设的过于重视和急功近利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拜金主义的盛行,这不能不说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化思潮的影响。
而在现在,中国社会对于重建文化信仰的呼声越来越大,政府和社会主流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意识地建设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来于美国的主流文化相抗衡。
可以说,电影审查制度正是这样一种体现。
电影审查制度保护本国电影,促进本国电影发展的目的却未能实现。中国的电影界却没能达到与外国电影相抗衡,甚至向外推广中国文化的期望,市场中反而充斥了粗制滥造的作品。
可以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中国现代文化思潮觉醒,与美国主流文化思潮抗衡,却缺乏强有力的作品和制度在内外推广的矛盾之中。
三、被卷入文化战争浪潮中的个体如何应对
笔者对本国电影界和新兴创意产业(游戏、动漫、音乐)向来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但笔者认为,在文化战争浪潮中的个体,既应该立志为本民族文化的推广传播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又要做到不盲从、不偏激。我们要做到看清美国主流文化思潮与中国本土文化思潮之间碰撞,看到某些元素融合的合理性,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危险的虚无主义。
参考资料
1.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商务印书馆,2012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