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之犬。
简介中的这个故事,是一个教授,想要教会目睹妻子死亡的宠物犬,学会语言,说出真相。但是双线的叙事结构,让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悬疑故事——而是描述了,一座塔。
是巴别塔。
当它在神的震怒前崩塌,人们看见的是永远无法到达的,语言相通的彼岸。
这座永远无法完成的通天建筑,徒留地基,是纪念碑,象征着人类无法相互理解的巨大缺憾。
美国文学中,巴别塔的意象并不少见。之前有一部印象深刻的短篇,特德姜的《巴比伦塔》,讲述的是爬塔之人,即使真的到达了塔尖,最后却出现在了开始之地,预示着不可完成,不可到达,不可逾越。
而书中的教授和他死去的妻子露西,曾以爱的名义,尝试着去登上这座塔。但是后来他们发现,
他的热情探索会在日常中消解,她的勇敢也会因为一次次犯错而变成恐惧,不安,退缩。
他开始不耐烦。她冲出门后又退回来颤抖着道歉。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她说。甚至连感受都无法传达给对方,拒绝询问和了解。
直到她跟随愚人牌的指示,作出了那个选择,他才开始寻着她生前的痕迹,慢慢擦掉灰尘,看到真相的样子。
从书本重新摆放的位置,到狗项圈后面的刻字。他终于知道这不是意外,而是结果。
一路读下去,让这个故事变得灰蒙蒙的,不是主角最后发现狗无论如何都不能说人话的事实,而是一句疑问:
我们是同一个物种,说着相同的语言,为何却无法用相同的语言 与你沟通?
再说回巴比伦。
一部翻过不下十遍的漫画,东京巴比伦。一个于1995年降生的,关于阴阳师,杀手和樱花树的故事。
日本人过于含蓄的表达,让这个故事流动着难以名状的情绪:
像是盛开不久的樱花纷纷落下,在树下抬头望它:「今年也是昙花一现呢。」
杀手和少年的赌约,为期一年。
他赌,冷血到无法产生任何感情的自己,樱冢护,同这个和自己截然相反的阴阳师相处,会发生一些改变。
于是他以普通人的身份陪在少年身旁,这个温柔强大的伪装,让少年的生命中出现了「特别」的东西。
但当他意识到这种特别的时候,赌约的期限到了。
樱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毁灭了少年最为珍视的东西,他面带微笑地说着,我赢了,却第一次,未能遵守自己立下的规则,放走了原本要杀死的少年,远远地离开。
樱没有意识到,当他选择了离开,这个赌就已不再有赢家。
漫长的相隔。
直到再见之时,两个人的愿望,竟都是被对方所杀死,而且坚定地认为,对方对自己只剩下杀意。
不愿承认已经拥有情感的樱冢护,在最后动用了反噬自身的法咒,终于了解自己的心。
可他说了些什么已经永远无法得知,那一天的彩虹大桥风声太大,少年听不清。
无法互通心意的两个人,至死都没有明白对方真正的愿望。
最早读到只觉得这是个令人难过的故事,但是为什么要起名巴比伦,是后来才知道的事。
巴比伦,希伯来语意为,变乱。
人类失去了相同的语言,甚至无法了解自己,神向着地面,俯瞰,遍地都是一个个重复的错误。
日光之下,再无鲜事。
于是神挥手收起了大地画卷。
他满意了。
那么,倘若神意不可抗衡,我们还能做什么?
书中的主人公最后不再执着于让狗开口,不再执着于妻子的死因,他已从书本的序列里得到答案。
他说,我记得她穿白纱的样子。他说,那天她走向我,手里捧着一束鲜红的花。
他说,我要记住她原本的样子。
记住原本的样子,记住应该真实的,记住最初喜欢上的。
语言到达不了的地方,就交给心去吧。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所指引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