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我在故宫修文物》下来,很缓慢。
缓慢得像是摇动的绿枝,像是那只昏睡的猫,像是那座亘古不变的故宫。
当然,我们知道故宫是不可能不变的。每一次的暴雨,每一天的烈日,甚至每一次的雾霾,都对那个看在眼里、踩在脚底、触而不及的文物,是致命的伤害。
所以,我们有了那些修补的工匠。
纪录片里台词并不多,记录的事件有点杂乱,文物的选取也并没有闻名遐迩的。但我觉得,这就是修文物的日常。还记得一开始,老师傅们回忆自己刚刚入行的时候,自己的师傅就让自己对着一个文物磨,不仅磨物,更是修心。或许只有坐得住,才能够品味真正的美。
还记得里面木匠师傅屈峰老师的话。他说在签工作合同前,他犹豫了很久。本想着故宫修文物,是一件好事,任谁听了就觉得条件好。可是看到那个矮矮的四合院,风吹动就嘎吱响的门,屋内搬动文物还有屈着身子。值吗?当然,他留了下来。原因却是由另外的师傅道明的。
“很多学生的专业就是学习艺术创作的,但进来这里,学过的东西就要抛掉。”“我并不是想要留名,最好的就是在修复的过程。”“这些文物看起来是死的,但是修复的过程,你似乎在和它对话,它就像活的。”“你慢慢的和它相处,你就会发现它真的很美。”
看了评论,说是对里面文物修复的环境表示担忧。我也的确想了很多遍,不戴口罩可以吗?不戴手套可以吗?就这么搬可以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最后有人给了我们一个答复。或者环境是不好,或许条件还不足,或许观念还是落后。但是那矮小的红房,那颗夏秋交替光香气就馋得你口水直流的杏树,那院子里永远陪伴浇花的三色猫咪,那一叫就过来拯救你的老师傅,那不厌其烦一遍遍开锁关门等候者,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匠人们,就是情怀最好的诠释。
择一事,终一生。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真真切切。
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