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从武汉封城,到全国封城,封村,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口罩成了必备年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社交距离可以看出来,崩塌了……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从那之后,一天24小时活在了新闻里,但是因为封城的严格,我在家呆的很安心,又恰逢过年,物资充足,这已经足够了。哦,工作群也有动静了,做统计,做表格。不够详细,再来!不能有遗漏,打电话!那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不是教师了,是个社区工作人员,天天打听人家的去向,仿佛在搞情报工作。这次危机,就是一面照妖镜,国籍决定不了人的善恶,年龄不是奉献的界限,是政客还是人民公仆?是真善良还是伪君子?高下立见。不是拿着麦克风,掌握着流量,抱着键盘就可以为所欲为。
最令我觉得开心的,就是媒体对这次做出巨大贡献的医护人员,研究人员,公务人员的铺天盖地的宣传,基本上算是全民扫盲,也见证了全民素质的提升。这让我想起之前见到的孩子们写的同学录,一个班三分之一的男生在理想一栏写的是游戏主播,女生呢,写明星,演员的也不在少数。孩子们谈起来沾沾自喜,身为老师却很担忧。我不是对这些职业有意见,是因为知道这些人的成功背后是数不清的资本运作。当孩子们以此为理想,会认为死读书不如玩抖音,玩游戏。学网络语言比背书学的快,就这样浑浑噩噩地长大了,却发现这些理想都是虚无缥缈的,他们该多么挫败。
正确的职业观,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依靠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和老师。社会也有很大的责任,社会追捧什么,人们谈论什么,影响了孩子们的想法。书上那些老生常谈的观念,已经不足以与主流媒体抗衡,单凭老师的一张嘴,比不上网络的传播速度,比不上媒体上那些网红,明星的曝光频率。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老师在5G的世界里用2G的网络进行教育。
这三个月,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可能落后了,没能赶上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这不是一堂最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吗?还是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全体动员一起完成的。特别符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
开学后,可以再做一次统计,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许已经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