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明明自己想表达关心和爱,可说出来的话却是指责、批评或埋怨。结果不仅使听者无法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而且还会触发愤怒和对抗,甚至引发冲。这样的情况恐怕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
来看下面的例子:
1.‘’说好的七点回家吃饭,结果饭都凉了你也没影儿,你怎么总是这样啊!?‘’
2.老伴儿:‘’再有半小时火车就到站了,我们现在就去门口吧?‘’老头回答:‘’还有半小时呢,你有病啊!?门口又冷又拥挤。‘’
3.‘’让你穿上棉袄你不听,冻感冒 了吧?活该!‘’
以上的例子中,第一个例子,很明显这是‘’指责‘’,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或让对方感到内疚;第二个例子,是‘’批评(嘲讽)‘’,听到这样的话,对方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反驳:‘’你才有病呢!‘’;第三个例子,是‘’埋怨‘’;总之谁听了这些话,心情都好不到那儿去。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阻挡了我们要传递的爱。
《非暴力沟通》提示我们,要诚实的表达自己,要注意我们的观察、感受、还有感受背后的需要、并提出请求(开放性的)而非要求或命令。
第一个例子,说者实际上是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想让对方准时吃上热饭;第二个例子,老头实际是关心老伴儿的身体,怕她受凉和拥挤对她造成伤害;第三个例子同样是关心对方的健康,提醒对方多加衣服以防感冒。只是因为表达方式的原因,传递给我们的意思与说者实际要表达的内容却截然不同。可见,觉察我们的真实需要是如此重要,不幸的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并没有教给我们这样做。
《非暴力沟通》向我们揭示了这些,它告诉我们,我们所有的行为(包括语言)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并持续不断地去实践。一旦我们觉察到了自己真正的需要,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或采取的行动,就会表达我们真正的意愿,而非其它。这样做,除了人们之间能够沟通顺畅外,也能使彼此情谊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