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那年,我与预估分数相差甚远。因为不想去读大专,我执意选择复读。我的父母都是特别朴实的工人,他们无力为我选择,于是选择无比相信我,全凭我自己做主。但即使这样,他们还是拼出全力为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去宁中补习的关系,据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给别人送礼。
我何尝不知道他们的艰辛?但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看似难度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插班上,即使我知道插班上也许会遭遇老师和学弟学妹们异样的眼神。我心意已决,因为知道从高一就开始跛腿的数学是阻碍我进入一本的最大障碍,唯有和数学“死磕”,才有可能改写历史。因为对成绩的理性分析和极度想要改变现状的渴望,我竟然有了一种“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气。
开学了,第一天早读课之前,我从前门穿过长长的过道来到我的座位上,我不确定是否有人留意过我,但我决意不抬头,因为我知道我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的,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而就在那一年,我遇见了复读班的数学老师。
那是一个个子不高,看上去颇为精明的老太太。进班之后的第一次模考,我的数学依然只有总分的三分之一,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看着试卷发呆,老太太缓缓地说:“有些同学啊,如果现在还不能及格,就不要去做试卷后面的六十分大题了,专心安心地把前面我就九十分小题做做,可以把高中三年的数学教材找出来,每个小节后面的练习通通做一遍,应该就能及格了。”
奇怪的很,冥冥之中我就觉得数学老师是单独说给我听的。回到家,我立刻翻出了全套数学书,又找来一本练习本,老老实实地从高一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题。那段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六个小时,但我却从未感到疲倦,反而比过去更加清醒。渐渐地,数学试卷上的分数慢慢好看起来,几乎每次模考我都能比前一回多拿十分。等到了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考时,我的数学拿到了87分!我知道我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因为,这恰恰在我的预估范围之内!最终,我的数学高考成绩为96分,总分超出一本线5分。
我并不希望大家都像我一样去遭遇数学上的困境,但生活、学习哪有只有坦途?我庆幸遇见了一位有方法的老师,但我更庆幸自己坚持这样去做了。这就是行动力。每个时代,都是有行动能力的人成事儿。chatGPT的创始人在Open AI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会议室墙面挂上这样一句话:生命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口号者,也有很多实干家。我希望你们能能踏踏实实坚持努力下去,因为不到最后,谁也不能纵情笑傲江湖。最后的六十多天,看似短暂,其实又恰恰是最难熬的六十天,最容易出成绩的六十天,你需要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坚持,稳扎稳打,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在跟定老师进行复习的同时,每天反思总结:有多少知识还未掌握?有哪些题型还不太熟悉?这样梳理、攻克,你会发现自己不会的越来越少,如此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每个人都可能对生活感到不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咬牙坚持下去。在这里我想借用七班朱方琦同学在作文里写下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去看看深夜空中的万千繁星与凌晨那一抹明媚的阳光吧,千万别辜负了这鲜衣怒马的少年时光!
永远记得:心有所期,全力以赴,定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