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给我带点花茶!”——我的茶叶又喝光了。
花茶,指的是茉莉花茶。喝茉莉花茶一直是我们家的传统,从我记事开始。
记得小学放暑假时,每天早上,被树叶遮挡的星星点点的阳光在我眼前闪烁,提醒我新的一天到来。还处于半睡眠状态中我,隐隐约约听到客厅里洗茶碗的声音——奶奶总喜欢用盆来清洗茶碗——这是每天早上固定的节目。不过我很惭愧,因为我有洁癖,所以从小到大一直感觉奶奶这样涮洗很不干净,所以从来没有用过那些茶碗。这似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跟爷爷奶奶生活了几十年的光景,但这的确是事实。偶尔奶奶会拿这件事情来说事儿,说我嫌弃她,但她却从未认真过,逗我而已,这就是奶奶伟大的地方。
洗刷完毕,奶奶一定会沏一壶茉莉花茶,而茉莉花香,则会溢满整个客厅。奶奶在客厅里,有她的“专座”——一把躺椅,通常她都是坐在躺椅上,品着茉莉花茶,与坐在马扎上的爷爷一起看电视。这样一说,爷爷奶奶在家中的地位高下立判。所以每每他们吵嘴时,我都是站在爷爷这一边的,而每次当我表明态度,也会让奶奶变本加厉的“训斥”爷爷——她觉得爷爷总是在我面前“装出”一副疼爱的样子,才让我“被受欺骗”。说起那把躺椅,奶奶去世后,爷爷把躺椅收了起来,因为他说看到躺椅,就看到奶奶,其实,我也是。爷爷昏迷住院后,我们把躺椅搬去了医院,与奶奶一起,陪伴着爷爷。爷爷去世后,躺椅就留在了医院里,谁也没有选择搬走。
喝过茉莉花茶的人都知道,这种茶不同于绿茶,一般在冲泡两到三次后,口感就急转直下。所以一壶茉莉花茶,是不能持久冲泡的。通常,姑姑或者爸爸来了之后,奶奶会说,“这壶茶乏了”,“借机”再沏一壶新茶——老一辈的人似乎特别讲究“出师有名”,凡事都要讲究个缘由,当然,现在的人也是——人性从未变过。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奶奶基本不喝白开水的,连吃饭都要喝茶,否则,吃不下饭去——这一点也常常遭到家人的吐槽,但奶奶很倔强,仍然坚持。茉莉花茶或许有帮助消化的功能,喝多了就会饿的特别快,故而那个时候零食对于奶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果丹皮,比如周村烧饼,比如芝麻糖,比如山楂糕,这些都是奶奶爱吃的,再配以茉莉花茶。
每逢春节,永远不会缺席的,就是茉莉花茶。而且,春节买的茉莉花茶,一定是比日常喝的贵很多的。一家人聚在一起,是一定要品一品新茶的,然后各抒己见,品足论道。通常大家的意见是,新的比旧的好,且好很多......而奶奶总会笑着提出一些反对意见,以示身份:“哪有说的那么好!”不过,妈妈很少会在奶奶家倒茶壶里的茶的,因为妈妈也有洁癖——茶壶死角处的茶锈已经刷不掉了。
后来,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也就不再用茶壶沏茶了,而改用杯子沏茶。在我上大学以后,每周去奶奶家时,她永远都拿着那个茶杯,喝完了就让我满上水。每次,她都会借此表扬我,夸我懂事。对于老人家来说,他们的要求真的蛮少的。就像杰伦的《外婆》中唱到的那样:大人们始终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简单。
现在,喝茉莉花茶的习惯,我和爸爸妈妈传承了下来。基本上,我每天至少两杯,而爸爸则是三四杯的样子。家里缺过盐,缺过酱油,缺过醋,却从未缺少过茉莉花茶。
每一个春夏秋冬,陪伴我们一家人的,除了彼此,还有那沁人的茉莉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