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晚饭后,孩子们都很规矩,不敢乱走,怕中冷子弹。
大人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活之后,都在后门自家的阳沟上面,紧靠墙壁搭上凉板之类的来乘凉。
各家还在前门的窗户里面,挂上棉被子,来防子弹穿入室内伤人——尽管屋子内热得像蒸笼一样。
母亲好不容易在凉板上躺下,突然起身,把父亲从王叔叔家里喊回来,小声说:“你哪里都不能去哈,家里这么多的娃儿张嘴要吃饭,你死了啷个办?下半夜我要去巡逻。记倒起,这里是保皇派的天下!”她才放心地去睡觉。
我们都围过去,叫父亲讲故事。父亲倚在凉椅上:“这么晚了,老大还没回来,明天再讲。”
宣妈过来担心地说:“张师傅,我才去问了一圈,这几个娃儿都没回来。我家老幺从来没有这样。会不会出了什么事情?”
“不会出事。他们这么小,无非是几个娃儿伙起好耍。”
“妈妈,我回来了。”宣老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就是他们要看完了才肯走。他们还在后面,我是跑回来的。”
“你看:说曹操,曹操就到。刚才你妈正在担心。”父亲说,“快回去吃饭,这么晚了。”
“不饿。”他捂住胸口,“就想吐。”
宣老二喊:“快回来,先喝点糖盐水,盅盅装起的,喝了就好了。”
宣老幺喝完糖盐水出来,手不停地从上往下抹肚皮:“感觉好多了。”
宣妈不停地为他揩汗,宣老二还为他摇扇。
大家都问开了:“看到了什么?啷个这么晚才回来?”
“死了好多人,那个屋子好臭,很多苍蝇在上面爬,都生蛆了。”
“那当然,这么热的天气。”李妈说。
“有什么好看的?不晓得你二哥回来了吗?”宣妈生气地说。
“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去看。”宣老二说。
“嗯。天要黑了的时候,有人把那些尸体搬了出来。有的人来认领。”
他双手蒙着脸,“太吓人了!好多人在哭。”
他拿过宣老二的蒲扇,自己扇,还不要宣妈给他擦汗,“我们都跑了,在一边看那些人说话。”
李妈说:“你们这些娃儿没得耍事,看人耍。饿都不晓得了。”
“就是他们要看个究竟。”
“究竟怎样呢?”李妈问。
“尸体还没认领完。”
宣老幺正说得起劲时:黑子、李老大、贵娃、武菊一窝蜂回来了:他们各自述说着看到的一切,与宣老幺说的差不多。
武菊说:“听说:今晚,尸体都要运走处理掉。”
武妈说:“你一个女娃儿,以后不准跟他们去看这些!”
“我是站在很远看,我才不敢走近看。以后我也不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起来了,拿着钢钎站在一旁大声说:“你们晓不晓得:七月半,鬼乱串!现在深更半夜的,鬼出来了哟!不要乱走,闯到鬼了该背时哦!”
吓得我打抖抖,急忙上凉板,蒙头就睡。不提。
今年的热天特别长,立了秋近二十来天,还是那么热。
“打雷立秋,干断河沟。”母亲说,“立秋那天打了雷的,要晒二十四个秋老虎。”
两派的武斗还在进行。父亲一早就出去了——是徒弟带来的口信,说是车间有事情,要他去一趟车间。
母亲吃过午饭,要去打猪草:“天这么干,草都干死了,我要到歌乐山上面去,那里猪草好打些。”
她看了看眼前,“都出去,也不是个办法,这摊子事,也得有人做。猪儿还没喂。”
她摇摇头,“你不惹他(哥哥)。之后,你到上面地里,掐点红苕尖,晚上凉拌着吃;注意掐岔藤上的,才不影响长红苕。”
“我昨天上山,挑了水去淋了它,猪就靠它来吹肥。”她又说,“记住,只能掐岔藤上的红苕尖,少掐点。”
母亲走出家门没多远,扯起嗓门喊,“妇碧:还有鸭子、鸡,你要去看看,不让它们走远了。”
我在屋子里,扯起嗓门回答:“晓得了!”
说来悲催得很:春节后买来的十只鸡娃,中途鸡瘟死掉八只。母亲还喂了鸡药都不中用,半大就死了。我们尝都没尝到一口鸡肉——母亲心痛了好久。
还好,十只鸭娃顺利长大,有九只是公鸭,羽毛一长全,就把它们杀来煮起吃了。我们把鸭子的骨头嚼烂,能吞的就吞下,实在不能吞的才舍不得吐掉。
鸡和鸭从小睡在一起,白天它们各自分开觅食。现在,剩两只母鸡,一只母鸭,它们外出也总在一起。
母亲说:“秋天凉快的时候,它们都要下蛋。到时,就可以吃蛋了。”我们都盼着这一天。
我把猪儿喂了,喊上弟妹,还把鸡鸭,都赶到山上自家的红苕地里:两只鸡就去捉蚂咋吃,鸭跟在鸡的不远处,无所适从。
我们就在石头缝里,东寻西找了点山螺丝,一边呼唤:“鸭子喋、喋、喋......”一边将山螺丝甩给鸭子吃。
后来,鸭子就跟着我们走。不知不觉,鸡到了别人的地里。我急忙去追赶它俩,发现,我家的红苕藤比别处长得茂盛些。我赶紧掐上红苕尖,与弟妹一起,赶着鸡鸭一块回家。
傍晚时,母亲像往常一样在山下喊。我急忙背上小背篼去接她。母亲满脸汗渍,还有草的浆浆掺和,头发凌乱,还有杂草点缀,声音疲惫:“他回来没有?”
“没有。”
母亲又累又气说些她才明白的话,“他扯谎,有人看见他在写大字报,有人下手要打他。蒋妈说不要打,他婆娘是我们一头的,先跟他婆娘打声招呼再说。老子今天看怎么收拾他!”
母亲用黑黑的手,抹脸上快要掉下来的泪;很快,猪草就装满了小小的背篼。母亲顿时感觉轻松多了,我们一起爬坡背回家。
吃过晚饭,一切收拾妥当,天已经是大黑了。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树叶、败草都纹丝不动;空气也没有对流,连吸血的蚊子也没有。
大家都在后门外自家的地方纳凉,没有往常之间的聊天声或相互的走动,都静静地摇着扇子,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枪响。
以往,母亲早就睡着了;可是,今晚不知她去哪儿了。突然,厨房的灯亮了,母亲拿着钢钎回到里面;然后,灯熄了,她拿着根木扁担,出了后门。
我隐约看见母亲转过弯,像是到前门去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巨响,把我从梦中惊醒。
我赤脚下地慌忙跑进厨房,拉了开关线绳。由于是串联灯泡,整个房间都亮堂堂。
我把前门闩拉开,出了门。
此时,母亲愤怒地喘着粗气,像根柱子一样,立在家门口坝子边上的长条水泥板旁边,手拿半截木扁担。
徒弟拉着父亲正在离开。很快,我家门口就堆满了人,他们七嘴八舌。
王妈过来把母亲拉进屋里,说这说那;我听不懂,就把前门关上,出了后门,脚也没洗,就上凉板睡在妹妹旁边,战战兢兢想像着刚才发生的事情。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也上凉板睡在弟弟旁边,还为我们把着扇子。我才放心地睡去。
第二天,刚吃过午饭,还没来得及收拾碗筷,徒弟到了我家。“师母,你气消了没得?”
“他现在哪里?”母亲着急地问,“啷个不回来?还要死在外头?”
“他不敢回来。去车间值班室了。”徒弟小心地说,“幸好我拉得快,不然,你昨晚那一扁担砍下去,脑壳准能开花!你看,扁担都砍断了半截,何必呢?”
母亲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我端了一碗稀饭,里面有些玉米窝窝头,拿了一双筷子:“吃吧,刘叔叔。”
“不必,我回去吃。”他摆着双手就走。
母亲上前一把拉住他,让他坐好后:“吃了再走。你看,端都端上来了。”
“师母力气真够大,也真够辛苦。”他边吃边说,“师傅也不容易,要是他在外面有个三长两短的,看你怎么办?”
母亲流着泪,很委屈:“我能怎么办?我不打他,总比别人打他的好。要死说不得了。”
“那你看以后啷个办?他不回来了,就怕你打他。”
母亲不作声。
他吃完后起身要走:“师母多保重!”
母亲拦住他:“坐一会,你帮我想想办法。”
“他回来后不管怎样,你不能再动手。你保证了,我去喊他回来。”
“他不出去乱来,我做得到。这次全靠蒋妈帮忙,他才没遭人打。已经有人盯上他了。”
“哦!原来是这样,我去跟师傅说。”
“嗯。”母亲点头。
“师母,我这就去车间喊师傅回来。”他离开,往山下走去。
目录:围着理想前进(目录)
下一篇:围着理想前进(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