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感谢伤害你的人,是他让你学会了坚强;要感谢欺骗你的人,是他让你变聪明;要感谢背叛你的人,是他让你学会了原谅……
这是峨眉山报国寺门前一块匾上的十个感谢。它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但做起来着实不容易。
因为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很难不在意和原谅生活中的所有。但记恨在心的话,这些无休止的纷争,又使自己烦恼痛苦。
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呢?让我们看看南怀瑾先生的解读。
【1】从内心去原谅别人
南怀瑾先生说:“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因而,我们要用宽容和大度,原谅受到的伤害。如若不然,则很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办事认真、禀性清廉的婢女,常常为主人炒麦豆。
有一次,婢女炒麦豆时,主人家有头公羊去偷吃了麦豆。主人发现麦豆分量不足,就迁怒于婢女,也不再信任她。
婢女气愤地打那头公羊。挨打的羊也愤怒起来,用它的角撞婢女。这样一来二去,婢女和羊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深。
有一回,婢女在整理火盆中燃烧了一半的木炭。那只公羊看她手中没有拿木棍,就乘机冲上来用羊角顶她。
婢女慌忙之下,把一个正在燃烧着的木炭扔在了羊背上,羊毛立刻燃起来。
羊被烧得像一团火球,东奔西跑,又把身上的火点燃了村庄,引燃了山野。林中的小动物们也因逃避不及,大多被烧死。
天帝看到此事,对天神们说道:“谁会料到婢女与羊的斗争,竟会造成如此大的危害。”
如此看来,无休止的怨恨与争斗只会衍生出恶果。只有用包容的心看待世界,才能和平相处、息事宁人。
佛家认为: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自己。不肯宽恕别人的人是最可悲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内心原谅他人,也暴露出他狭小的心灵空间,而且他也永远无法心安理得。
【2】尽人事听天命
佛说:不强求,不妄取,贵在随缘。
有人将随缘理解为一种被动,看着事情发生,什么也不干。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禅语中说的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是放弃个人努力,而是看淡结果。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等他参加科举回来,他们就完婚。
书生考完试,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却发现未婚妻已经嫁给了别人。他无法接受事实,急火攻心,大病一场,从此卧床不起。
家人想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着书生奄奄一息。
恰巧,有个得道高僧云游到此。他得知情况后,走到书生床前,从怀里拿出一面镜子,说:“想看看你的前世吗?”
书生艰难地点点头。他通过高僧手里的镜子,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海滩上,躺着一位一丝不挂的遇害女子。
不一会儿,有个男人走过来,看了一眼,摇摇头,就走了;又过了一会儿,第二个男人走过来,看到后,把自己身上的衣服给女子盖上,然后走了;第三个男人经过时,挖个坑,把这个可怜的女子埋葬了。
高僧对书生说:“你的未婚妻是来报恩的。你就是那第二个路过的男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不过是为了还你一个恩情。但她要报答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而那个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书生听完大师的话,才明白原来缘分不可以强求,顿时心下大宽,身体也逐渐好转。
可见,看淡生死,一切随缘,做好眼前最紧要的事,才能安然自在。
【3】我度众生,众生亦渡我
佛家有首插秧诗:“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进一步鱼死网破,退一步海阔天空。
对修行人来说,别人骂你、侮辱你、折磨你,那是在帮助你早点消灭罪业,早点清净,早点成道,你应该感谢他。
有一天,一位修行的法师打开门正要出去时,突然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闯进来,跟迎面而来的法师撞个正着。
法师的眼镜被大汉撞碎了,眼皮也被戳青了一块。但莽撞的大汉却毫无愧色,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法师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这反应出乎大汉的意料。过了一会儿,大汉忍不住问:“和尚!你怎么不生气呀?”
法师平静地说:“生气既不能消除我脸上的淤青,减轻我的痛苦,又不能让破碎的眼睛复原,对你破口大骂或动粗,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和恶缘。那我为什么要生气呢?”
法师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如果早一分钟或是晚一分钟开门,都会让我们免于相撞,或许这一撞正是化解了一段恶缘,我还应该谢你帮我消除业障呢。”
大汉听后十分惭愧,当即向法师请教佛法,痛改前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后来有一天,大汉再次拜见法师,感谢法师的开导,为自己消了业。
原来大汉好吃懒做,也不懂得善待妻子。在一次外出返乡时,听信谗言,认为妻子对自己不忠,就发誓要找到跟妻子“有染”的人,杀了他。
那日,他生气地跑出去,幸好碰上了法师。法师的话让他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没有酿成大祸。此后,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变得顺心起来。
南怀瑾先生告诫我们:“修道要‘严于律己,恕以责人’,对自己要求严格。”
因此,我们要包容别人的错误,尽量宽恕别人,原谅别人,先求自修,再去渡人。
所谓:我渡众生,众生亦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