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就要开学了,很多准备考研的人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他们大多已经经历了一个炼狱般的暑假,为的只是在年底的考试中,得到一个进一步进修的机会。
我研究生毕业一年了,步入社会后,身边也不乏有人问我“你觉得上研究生有用吗?”这样的问题,因为现实社会十分残酷,在真实的职场中,研究生毕业的我,每个月只比本科生多300块钱,除此之外,机会平等。而且,我是女孩,作为研究生,在竞争上还失去了年龄优势,很多机会与我无缘,我也是离职高风险人群,很难受到老板重用。
而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人,在我读研的时间里,早早就积累了工作经验,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因此才会有人问:“读个研究生到底有没有必要?”这样的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十分愚蠢的问题。
首先,你应该搞清楚“研究生”是什么。
从学习生涯上来说,基础教育培养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大学则是进行专业领域的通识学习,大学毕业后,通识的基础知识足以应对社会的一般性工作岗位,而更高精尖的钻研则需要再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学习,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个人基本上能确定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进一步的学习就需要博士阶段。
从趋势上来说,学历越高,专业领域的口径越小,基本上,博士生都有一个自己的学术领域,并且其研究的课题,具有纵深挖掘的学术价值。
其次,你应该搞清楚“你为什么要上研究生?”。
我听到,看到太多的例子。
有的人是因为本科没考好,考硕士是为了圆梦,哪个专业好考就考哪个。
有的人是因为研究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些,或者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还有的人纯粹是周围的人都考,自己要不也考一个?
有的人还出国读研,只为了去国外镀个金。
....、
形形色色,我很少看到,那个人是为了找到一生钟爱的事业而读研。我们身边的环境似乎没有这么阳春白雪,有的更多的是功利。
身边有个人外国朋友,他学的是计算机,但身边的同学都学不过他。经过观察,打击才发现,一般的同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教材不会多翻一下,而那个哥们,除了作业,上课,他大量的时间都泡在了电脑上,他平时的休闲就是玩一种很弱智的像素块游戏,被玩LOL的同学看不起,可谁知道,那个所谓的“弱智游戏”,是他自己设计并制作的。
看到没,这就是“一生钟爱的事业”,这种信念会促使你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
如果说,只是混个研究生学历出来,而并没有找到这个事业,那么,即便是哈佛毕业的高材生,人生也是有悲剧色彩的。
第三,你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生”的学习经历会给你带来什么。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你怎样看待知识。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单位,领导自己的人是不如自己学历高的人,亦或者是某某某,高中都没考上,最后反而当了大老板......如此云云。
这不禁让人感叹并且反思,也许十年寒窗都白辛苦了,早知道就出来捞钱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拜金主义的思想?而且你是否清楚地知道,学历的缺乏给那些所谓的“老板”们带来的痛苦?
我举个例子。
最近在读唐代诗文,发现,初唐时期,科举制还不完善,伟大的诗人诸如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等,有的人在官场,有的人在野。到了中晚唐,优秀的诗人基本上都是进士科出生,到了宋代,几乎就没有不是进士科的。寒门出生的文人在宋朝能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故而形成一个阶层。
在野的人,哪怕再优秀,没有考上科举,人生也是灰暗的,即便是钱财够终生享用,内心也是痛苦的,因为他的个人价值很难得到主流群体承认。宋代的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就是个典例。他文章写得很好,一把年纪了,也依然要带着两个儿子去干谒,要为自己求个官,因为没参加科举,过程十分艰辛。即便如此,也依然要求官,只有做了官,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基石。
这是在说,任何领域的知识,学到最后都是相通的,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学到最后,都会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能够更容易理解同一阶层里的人的表达。
研究生学习的经历,是人生中宝贵的机会,可以帮助你发现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也可以让你在知识的保护下尽可能少的沾染肮脏的东西,更可以给你提供强大的自信和开阔的视野。
这就是所谓的“发展后劲”或“发展潜力”,主要包括:大格局,宽视野,自信,以及一颗珍贵的赤子之心。
而且,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学习后,与你结伴同行的人的素质也会更高,你会更容易被肯定,并且生活的更舒心。
所以,“该不该读研?”是个蠢问题。
但这个问题是我们周边越来越浮躁的环境造成的,也与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有很大的关系,我在这里不做深究,因为很多事情即便想的很清楚,也是无可奈何的。
这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时时刻刻束缚着你的手脚,你需要做的,就是无时无刻地积累力量,有朝一日,一怒而飞,冲向广袤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