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纫期

1、发纫期

南唐时建安茶业始盛,其后建茶衰,武夷茶乃兴起继之。是故,后人考据茶史咸谓武夷茶之种制起始,当在建安茶之后,然据考事实,建安茶实出自武夷也,胡浩川武夷茶史有如下引证:

“郑谷之徐夤腊面茶诗云:武夷春暖日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鵲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水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郑谷乃唐广启(885—886)进士,浩川所得武夷茶之文献此为最古,郑谷此诗词,做年不详,但诗僧皎然与郑谷及陆羽均有诗什因缘,陆羽卒于贞元之末(七八五 八零四),下距光启八十余年,郑谷盖寿人登第且甚迟,此诗如作于早年,尚非唐末。……诗中有“飞鵲印成”“香腊沉香”诸字,可见宋之北焙茶制为龙凤形,并承南唐和以龙脑辈香料,渊源有自。”

“武夷茶虽郑谷诗可以证明唐季以前的制造,但不得认彼为创始也,试以腊面茶宋人之说有二:

(一)王陶《谈苑》云:‘建州茶陆羽茶经未知云……但言福建等十二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江左近日方有蜡面之号,李氏别 ... 苕溪渔隐曰:“ 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遣使造之,取像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江左近日始有腊面之号……江左乃有研膏供御’

(二)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南唐采茶,北苑初制研膏,继则腊面,既有制其佳者,曰京挺’。

江左即指南唐(937—975)其灭。王闽为946年,依此则王陶,熊蕃所云,北焙腊面实为946年至975年间始有……惟郑谷所得腊面是否即此。按郑士中晚年成进士时,下距南唐天王闽六十年,相距即久,郑谷所得之腊面,必为唐物。王廷称闽帝在930年,即认闽物亦已不可,更何南唐。此所以郑谷诗称武夷乃地举其实,南唐于北焙制腊面,盖用武夷旧法。此外熊蕃宜和北苑贡茶云:‘陆羽茶经裴文茶述……不第(按品第也)建品……毛锡文作茶谱言建有紫筍,而腊乃产于福’毛锡文年辈差后郑谷, 生于今河北,官于四川,其说腊面产于福,以年代言,当认为武夷制法传至福州所属。”

“研膏之制,在王陶以为后于腊面,熊蕃则以前于腊面,谁是谁非。但研膏创制甚早,张芸叟云:(见茶谱)有唐茶品以汤羡为上,建溪北苑未著也。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张芸叟于王陶、苏轼年辈相若,于熊蕃为前辈,贞元于光启八十余年,常衮长于郑谷,当称是则研膏文献先于腊面”

据衷幹之引据谓:“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云:“甘晚候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春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称,唐时,崇安未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然此之出于已无异议。孙樵元和人(806—820笔者注),先郑谷约七十年。武夷茶最古之文献其在斯手。”

参照二氏引证可知武夷茶之最古文献,应在郑谷之前七十年间,在九世纪初叶,上距常衮在建州创制研膏茶之贞元中约八十年至一百年间,下距南唐北焙之兴至少七十年。其时陆羽尚在人间。茶经衹云:“岭南在福州,建州”建州即今建瓯县,该岭即武夷也。未涉及武夷茶,其因或可与陆翁赴栖霞寺采茶,茶经并未品第香观。然此时期当为武夷茶之发纫时,惟尚未驰名己耳。

由郑谷之徐夤 谢尚书毁腊面茶诗可见武夷茶在九世纪中叶所制成之腊面,有飞鵲之饰,且和之以“香”,此可推断南唐以后兴起之北焙有龙脑之属,凤团之称,实承其遗习,而沾其制。其后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丁渭、蔡君谟、刘子犟、朱熹,诸人从而张之,武夷茶乃驰名于天下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代顺治、康熙之际,福建武夷山区发明了发酵茶的制作技术。它是茶史上第三代制茶技术。它的发明为武夷茶开拓了国内、国...
    福茶之心阅读 1,088评论 0 7
  •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
    悬剑问茶阅读 2,420评论 0 2
  • 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潘奕忻、王嘉诚给自己的阅读摘记本做美化,看着越来越美丽的封面,他们很满足。是的,这是...
    绿叶飘飘阅读 403评论 0 0
  • 我曾有过一只苹果 长成一棵树 我曾爱过一个姑娘 如今爱着谁 我躺在夏天里 嗅着树荫 双臂伸开 手心向上 想象拥抱秋...
    愚木雕石阅读 247评论 0 2
  • 第10天·21天OH卡美颜瘦身课 #玩卡不卡·每日一抽# 每一位都可以通过这张卡片觉察自己: 1、直觉他叫什么名字...
    听味十足的故事阅读 2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