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普通的两口之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男人负责工作,给家庭创收,他的任务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最多的钱。
女人负责持家,让家庭快乐,她的任务是如何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多的幸福。
男人理智、坚定。他清楚地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地方有机会,什么地方有陷阱。他了解一切知识。他制定出清晰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
女人温暖、包容。她清楚地知道家里最需要什么,什么东西有价值,怎样让家里更舒服。她了解一切感受,用直觉去做该做的事情,并且努力去支持和给予。
这个家庭本来应该很幸福。男人白天出门,打工赚钱;女人购买家里需要的东西,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男人在家里总是感到很幸福,第二天出门工作也更加充满活力。
但是有一天,男人参加了一个同学会,遇到了一个已经事业有成的老同学。老同学告诉他:“你这也叫幸福?钱要赚得多一点,更多一点,再多一点,不能比别人少。房子要大一点,更大一点,再大一点。这就叫幸福,而这一切都需要钱。”
男人觉得同学讲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工作更加努力,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女人面对越来越多的钱却直发呆,因为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少。由于太久没有沟通,她也不太清楚男人到底喜欢什么。慢慢地,她觉得心里特别空,有时候整整一天不知道干什么。女人病了。
男人不了解女人,这么多钱,她应该开心啊?他以为是自己赚得还不够多,所以继续赚钱。但是每天回到家,他总觉得家里很空。为了躲避这种空,他开始少回家。他感受不到以前的幸福,只好用其他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幸福。他每天晚上都数一遍钱,看一遍自己的名片,上网搜越来越多自己的名字,然后说服自己:你看,我很好。
终于有一天,他也病了。
他们想不通,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家庭故事,不过我在这里讲的,是一个关于我们自身的隐喻。
男人就是我们社会的自己,他按照社会要求的游戏规则工作,获取更大的利益。
女人就是我们内心的自己,她按照我们价值观的规则工作,获取更大的幸福感。
而那个家庭,就是你和我。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男人)负责满足外界要求,换回生活需要;自我系统(女人)负责满足内心需求,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心灵需要的价值,让我们快乐。社会系统总去做更有用的事情,自我系统总去做更有趣的事情。
这个系统像不像我们的身体?社会系统好像我们的手,负责从外界摄取食物;自我系统好像我们的胃,负责把食物转化为营养,传送到身体各处,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手脚有力量。
如果你的身体营养不良,也许是因为吃得不够好,但大部分时候都是你的胃出了问题,你缺乏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的能力。如果你觉得生活出了问题,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得不够多、名声不够大,而恰恰是因为你缺乏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由于花了太多时间关注社会系统,很多“成功人士”不懂从成功与财富中吸取生命的营养。他们觉得饥饿,于是下意识地占有更多物质。他们的生命像是一座华丽的城堡,有华丽高贵的外墙、黄金的圆顶,人们围观而羡慕。城堡的内部却是毛坯房、竹板床。你说他是贫穷还是富有?你说他是可恨还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