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几双环保筷子引发的一场不愉快及所思
事情经过如下:
家里新换的木头筷子很快长霉了。联想到家里的木头筷子总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变黑,甚至发霉,而自己又记不住及时更换,所以就想寻找看看有没有不发霉更健康的环保筷子可以替代。正好前段时间看公众号推荐给家里换了稻壳的菜板,所以就上网寻找稻壳筷子。结果无意中发现了玉米筷子,颜色粉嫩,材质环保,还有混色可以进行分筷,觉得还蛮有意思,就买了几双。想着父母也有需要,所以不仅给自己家买了五双,也给父母家买了五双。毕竟筷子是每天都要使用的小物件,所以我希望家里人都能用上更好的,更健康环保的筷子。
昨天筷子到了,回到家一拆开我便很高兴地告诉妈妈,我给她和爸爸也买了一套筷子。妈妈说,“我不要,我有。”我说,你拿回去用嘛,这个很环保的,不同颜色,又可以分筷。家人用,就是要用好一点的筷子。妈妈还是冷冰冰地坚持不要:“我自己买着有。”接着妈妈又问我,这个筷子又能用多久嘛?我说这个不发霉,可以一直使用。这是玉米做的,玉米筷子。“啥子啊?玉米做的?呵,玉米都可以做成筷子,可不可能嘛?”妈妈的声音立马提高八度,并且带着嘲讽的语气。仿佛我是一个白痴,居然连这个都信!也许是我没有解释清楚,毕竟其技术和原理我也不太明白。可是我需要懂吗?大家的评论,检测的结果,我愿意尝试,就够了啊。但我不想跟妈妈解释了,她这样说,我很不高兴。我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继续洗筷子。妈妈大概意识到自己有点反应过激了,问我:“你怎么了?”就是那种“未必这样就生气了?”的语气。我故作轻松地说“没怎么啊,我洗筷子,今天晚上就可以用了。”但我那时明明就不开心。好吧,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矛盾,我忍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吧。
吃过晚饭,我告诉妈妈和小姨,这个筷子不能烫,所以煮面的时候不要用这个,就用其他的吧。妈妈说:“那不是喝汤的时候也不能用了?汤也是烫的啊。”其实这话没什么问题,但不同的语气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她老人家是用的,略带挑衅跟看我笑话的语气。我深吸一口气,耐着性子说,汤是没问题的,是不能久烫,煮面条的时候毕竟火是一只开着的。这时小姨插话了:“不能烫,那就是塑料的嘛~”我说,这个不是塑料,是环保材质的。可以烧一根来看看,如果塑料的会有黑烟和臭味产生,这个不会。妈妈马上说:“那我就去烧来看看。”(还是那种一脸挑衅的表情跟语气)我说“好啊,人家本来就鼓励你烧,烧坏了卖家会重新发一双过来。”那一刻,我一个人面对妈妈和小姨两个人的质疑,觉得很无助很难过,忍不住说:“你们不要觉得我是瓜的。”意思是,请不要怀疑我的智商,我有自己的判断。妈妈回:“不是觉得你是瓜的,而是你太相信这些了。”what???我太相信这些,那不就是说我买错了,我上当了,我是傻瓜的同义句?我怼回去:“那你意思不就是我是瓜的。”说完起身离开了。
我实在是想不通,我在自己的家里,用自己挣的钱,为家人的健康着想而买了几双筷子,怎么就惹到谁了?退一万步讲,即使这筷子真的没有我所认为的那么好,也不过就是几双筷子,为什么不能高高兴兴地,或者说,平平静静地使用就好了?为什么非要质疑我,甚至以这般语气来嘲讽我?我很生气。我并不是认为自己买了几双筷子大家就应该感谢我,我是需要你们看到我对家人的爱。就算你们不认同,那你们可以选择不用,但请不要一直跟我叨逼叨逼让我觉得自己在你们眼里是毫无判断能力的大傻逼!
虽然已经是昨天傍晚发生的事情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很不平静,带着愤怒,委屈,难过的复杂情绪。更多的是什么?委屈和难过吧。觉得自己不被妈妈所理解,所认可。仔细想想,其实这种强烈的情绪并不是仅仅由这几双筷子而产生,只是被其引发了而已吧。不管我现在多么了解界限、独立的重要性,从内心来讲,我还是渴望能被妈妈所看到,能得到她的认可的。
但很多时候,妈妈并没有给我这种“看见”和认可。她总是希望,我能够按照她的想法,她的要求去做。换句话说,她想控制我。也许她自己都不自知。这让我联想到去年我们搬新家。当时,妈妈为我买了很多东西,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是妈妈买的。按理说,我应该很高兴呀,当时带着两个小宝宝,大的不到3岁,小的才一两个月,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逛,去买,有人为我操办了,我省了那么多心和钱,多好的事情!但说实话,我并没有很感激她,反而当时,不怎么开心。为什么?因为我觉得,
你剥夺了我作为一个女主人去做这些选择的权利和快乐。
你选择的,我未必喜欢(我很清楚我们之间的审美有差异)。但因为是你送给我的,所以我连说不喜欢的权利都没有,更不能弃而不用自己再重新买(那你得多伤心啊,说我不爱你了看不起你了你又多管闲事了……这种绑架简直太可怕了,所以我宁愿委屈自己选择妥协,一如我成长过程中的态度)。而且,为了自己的新家,去买买买,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参与,让我觉得我在为这个家庭,为家人,为我们共同的新家贡献力量,会很有价值感(家里的装修和大件的选择,基本上是老公搞定的,我很感谢老公。更加觉得自己应该在买小物件上多花些心思,大家各有分工,这种感觉非常棒)。但是,这件让我感觉非常棒的事情,被妈妈“抢”走了。我并不是在表达对妈妈的不满,因为这件事情,妈妈的本意是帮助我,我没有任何理由责怪她。但剖析我自己的心理,会让我看清楚自己情绪的来源,更容易去面对。
自从两年前和妈妈“闹独立”事件发生以来,妈妈的态度改变了很多,她不再那么强势,也尝试着多多理解我们。但如同我放弃自我迎合他人的坏毛病一样,毕竟是很多年累积而成的性格弱点,很难一时转变,妈妈想掌控我的人生,发挥她的作用的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从昨晚的事件来看,妈妈想要的是什么?是权威吧。大概觉得,她最赞赏的木头菜板、筷子,怎么就得不到我的认同了?我怎么就弃之而不用,去选择那些所谓的环保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重点大概不在于菜板、筷子这些具象的物品,而在于,我不认同她的选择。所以,她要反对,她要抗议,她想让我承认,她才是对的。
说到底,这是一场母亲想掌控女儿VS女儿想对自己的生活做主的战争。
可是不知道的不代表就是荒谬的。没见过的不代表就是错的。最重要的是,关系大于一切。你否认女儿做的选择做的事情,会让我觉得你是在否认我。可是你是我的妈妈,我最想得到支持、得到认同的对象啊。让我产生无力感,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许是为了满足你的控制欲吧。忽然觉得,长期以来,你对爸爸的“苛责”,大概也是你潜意识控制欲的表现。你说爸爸在生活上像个低能儿,什么都不会做,连买个菜都买不好,爸爸为家里做的事情,你会表扬,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抱怨,这里没有做好,那里做得不对。慢慢地,爸爸真的不会做,做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你越来越强大,说是爸爸把你逼成了“女汉子”,但其实,也有你自己的责任在,也许潜意识里,你自己想成为“丈夫的妈妈”。付出,让你觉得快乐,有价值,有存在感,但这种付出,是以希望对方依赖你,离不开你,感谢你,为回报的。
但——“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曾奇峰语)。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皆如此。你扛起了另一半应该扛起的责任,你剥夺了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权利,其实,就是在说:你不行,我才行。只有在我的帮助下,你才能过好你的人生。
而“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优越的力量”(曾奇峰语),所以,你对我们行为的不认同、甚至有时候会语言打压,并不会让我们对你的“付出”而感恩戴德。相反,会让我们产生一股怨气——埋怨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懦弱——进而埋怨,你不给我们机会成长。而你,又会觉得我们不知好歹,不懂感恩,觉得自己“命不好”。但其实,这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争斗,“命”还只是个孩子,ta很无辜的好么?忽然想起wawa说,任劳任怨才是美德。任劳不任怨,只会将付出的劳抵消掉。
有了孩子之后,我成长了很多。感谢我的两个孩子,让我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迎合、忍让意味着什么。除了父母的精神绑架,我自己在青春期、大学时代为求省事省心所接受的他们的照顾,按他们的需求和要求去走人生路就好,以及自我陶醉“我有世界上最好最开明的父母”而放弃自我探索的尝试,实际上是自我捆绑和束缚的最紧的绳子。以前,这条绳子在我眼里是隐形的,现在,我看到了,便要努力去解开而自救。自己的生活,我要自己做主。为了我自己,也为了孩子们能成为有勇气和力量掌控自己生活的,活得明白而不纠结的,有自我的人。
妈妈,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和关爱。但是,我是我,你是你,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请不要让我觉得自己只有在你的羽翼下才能安全地、很好地生活。也请不要试图越界来掌控我的生活。我的家,我有“我说了算”的权利。你是妈妈,我爱你,我尊重你,但不意味着你可以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你愿意帮助我,我感激你,但那并不成为“我就要听从你的”的交换筹码。从现在起,我要慢慢放弃掉得到你的理解和认可的期望。因为,那其实也说明我并未成熟,并未长大,要通过你的认可才能够实现自我肯定。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要构筑起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体系,而不依赖于父母。这虽然不容易,但我必须要为之努力。因为,我想要长大了。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你们,保护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