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因为不小心买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我猛然被抛入了自杀这个问题。面对“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这神谕一般的语句,我害怕了,退缩了,逃跑了。我不敢深究,因为害怕被加缪说服。现在想想,可能,在那之前我就觉醒了这个意识。我逃避的不是加缪,而是试图自杀的自己。
合上了书,也不去想加缪,但西西弗这个形象却是挥之不去。原因是很稚嫩。因为,我不服气。我从小就读书,我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文言文我暂时可能理解不好,但是只要我坚持阅读,我最终是能明白的。然而,加缪出现了,他是我看到的第一位天才。我当然读过希腊神话,也了解西西弗的故事,然而,在加缪的脑海中,这故事竟然可以如此之深刻沉重。我觉得我算是白读了。加缪摧毁了我的读书观念。我意识到,如果按照传统的读书方法,我很大可能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西西弗神话。自诩为读书人的我感觉被判了死刑。
然而人生总要向前。我开始转变阅读的方法。我冥冥然觉得,加缪并不是理解西西弗神话的原意,而是重新创造了故事的理解。启发的源头很简单,来自于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当时,有很多段子会说,入选阅读题的文章的作者都要参考答案才知道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是觉得,出题人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理解,一种独立于作者的理解,虽然可这理解并不高明。加缪让我确认这种想法,我意识到,高级的阅读要创造新的理解的可能,而不是重复陈旧的评论。
这个思想的转变是彻底的,不容易接受的,为此,我不得不构建一个思想模型来说服自己。假设文章的真意是一团火。我想要看清这团火,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观察它。如果我们引入一个障碍,比方说,我面前有一屏风挡住视线,让我无法直接观察火光。那我该怎么办?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在屏风旁边立上一面镜子,通过镜子的反射,来观察火光。那继续把问题推广一下,如果有很多屏风在我和火焰之间,那么我可能需要多面镜子来观察镜子。然而,这是最完美的情况。因为,在多面镜子的情况,很容易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靠前的一面镜子被中间的两面镜子所反射,然后两面镜子被考后的一面镜子反射。这样,最终我看到的可能是两团火焰。我并不知道其实只有一团火,但是,我必须相信有两团火焰。这是在太绝望了。我意识到理论上,我根本无法认识真理。然而,以上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因为镜子被假设如实地传递信息。如果镜子是哈哈镜呢?如果镜子上本身有图案呢?如果镜子上附带着了颜色的膜呢?那结果真是不堪设想。这个模型对应到现实世界就是作者和读者。读者想是通过作者来领悟真理,但这是不可能的,读者实际上接收的是作者的理解。真理的不可认知是一个无法消除的本质问题,因此我只能放弃对真理的幻想。这样也就轻松了,既然我阅读的不是客观的真理,而是主观的人的理解,那我为什么不玩出属于我的独特理解呢?
得到这个结论后,我觉得问题可能还没有彻底解决。有一天,在做作诗歌鉴赏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对于文字的感动也许不是因为现象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作者描绘的好。借用思想模型。当我最终看到澎拜的火焰跳动而激动不已的时候,也许真实的火焰是微弱的。如果不是镜子的形象加工,我也许会失望于真实的小火苗。因此,读书所得的感动,本来就不是真理的造化,而是作者的理解。甚至,作者的理解也许更重要。西西弗神话可能就如我读的那么平淡。加缪的《西西弗神话》的惊心动魄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可能的理解。这不是旧的东西,是新的东西。因此,如果真理是火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真理的火光创造独属于我们的画面。
当我完成自我说服之后,我开始新的读书体验。真是一段段令人欢喜的冒险,我无所忌惮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我不要亦步亦趋地读圣人之言,我要把它们反着想,反着想,再反着想;我不要跟着小说的设定视角来看故事,我要从配角,从路人,从上帝等角度上各看一遍;我不要无所事事地接受历史进程,我要基于地理,科技,人文等动力重新推演一遍…..
后来,我自然重新阅读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这是一本属于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宣言。故事是这样的:西西弗傲慢地违抗了希腊的神祗们,宙斯为了惩罚他,要西西弗推一块巨石到山顶上。但宙斯设下了陷阱,每当西西弗要接近山顶的时候,石头会闪回到山底。于是西西弗不得不无休止地推着巨石。简单地理解这个故事,它试图告诉我们要保持谦卑,否则会受到惩罚。而加缪不反对这个解释,但他强调,西西弗的故事就是人生的素描。作为生命,我们被造物主抛入了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徒劳地工作,直到死亡。我们的行动毫无意义可言。加缪认为,我们必须接受荒诞的生活,放弃追求终极意义,如此这般,我们便可以自欺欺人地开心地过活。不然,生活将是无法忍受的,是不值得活的。我们需要自杀才能证明个体的尊严。
然而我必须创造我自己的理解。对于西西弗,我偏偏认为石头不是他的刑具,而是他的玩具;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的朋友。如果宙斯想要惩罚西西弗,他就不应该留一块石头给他。虚无才是最可怕的处刑,它直指人心,让人表面上完好无缺,精神上心如死灰。《肖申克的救赎》中,最严厉的监狱刑罚是关小黑屋,一个一无所有的屋子,让受罚者自己折磨自己。设想西西弗如果没有石头,他是不是就堕入了无边的虚无之中,没有任何能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石头拯救了西西弗,它给西西弗行动的目的和生活的希望。它善良到不忍心让西西弗完成目标,因为,它明白,目标完成之时就是西西弗的沉沦之日。在漫长的时光中,石头时时刻刻陪伴着西西弗,让他感受自己的存在。
这难道不是人生嘛? 你是西西弗,石头是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每天支撑着你,陪伴着你,充实着你。于你而言,它是宇宙中最忠实的朋友。工作或者一切维持生计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游戏。我们追逐目标,虽然目标可能无法达成,但不要忘记了我们收获了游戏的感觉。从此,这个宇宙多了一个玩家的游戏档案。生活的意义重大。一团物质被孕育成生命,赋予了感受世界的能力。因此,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感受这个世界,看世界的模样,听世界的声音,嗅世界的气味,品世界的味道,摸世界的材质。世界实则是生命的游乐场。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来玩耍,为什么要浪费这张门票?而且,我们已经在游乐场内了,为什么要纠结门票值不值的问题,你需要的就是好好地玩耍,尽情地释放感觉。这像不像我们最熟悉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是无生命的石头造化而出神明的灵猴。都要经历花果山称王(童年),拜师学艺(青年),大闹天空(壮年),镇压五指山(中年),西天取经(老年)。生命的感受经历构成《西游记》这个趣味盎然的故事。试想,如果美猴王没有好好地活着,那该多么的无趣。
生命是每个人最珍贵的玩具。千万别浪费它,好好和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