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同学小李最近在圈里炫富,所以我把她拉黑了。
没有太多深层次的原因,只是因为她的炫富方式过于传统。
无意识地秀车标、无意识地秀五位数发票、无意识地秀无名指上的鸽子蛋。
加一句文字描述:哎,这个东西,其实不是那么喜欢啦。
好吧,其实我对于那些拥有财富的人始终抱有某种敬意,因为我觉得没有谁的钱是白来的。但展露财富的方式有千种万种,小李恰好选择了一种不那么优雅的方式。
因为反感,所以拉黑。
和小李的私下关系不错,要不是最近她炫富的频率曲线直线上升,我可能也不会觉得怎样。
在现实生活中,和她接触完全没问题,就是一普通的姑娘家,怎么一跑到线上就变样了。
我真的很难理解。
要是以前,我一定会犹豫不决,关于是否拉黑她。
毕竟好几年的同窗友谊,人家爱装就装,又不违反基本法。我是不是不近人情了?拉黑恐不至于吧。
可现在,我不会犹豫了。
我一定会拉黑那个我反感的人。
[ 2 ]
大概是一年前,我开了公众号,那时的粉丝还很少。
K大概是我的第98名粉丝。
他留言跟我说,他在网上看到我写的文章,很喜欢。
我受宠若惊,恨不能和他举杯痛饮,谈笑风生。
他的所属地在日本,他告诉我,他在日本工作。
于是又开始聊了聊他在日本的工作与生活,聊了文学,反正聊到了挺远的地方。
我还加了K的个人微信。
当然,这种和谐的关系,很快就有了终点。
一次我发了一篇文章,K给我留言了,说了很多话。
是与我相悖的观点。
我觉得我需要捍卫我的观点,于是回复了K。
然后... ...
K对我发了一个“再见”的表情。
他取关了,同时也把我的个人微信拉黑了。
记得那天我看着粉丝总数从98变为97。
然后盯着屏幕,吃了口泡面,笑了笑,坦然接受。
[ 3 ]
你总有一天会像我一样遇到小李。
也总有一天会像我一样遇到K。
所以你早晚会坦然地拉黑一个人,也会坦然地接受被一个人拉黑。
较之10年前的网络环境,现在的网络环境称得上“轻薄”。
轻指的是轻而易举。你可以和网上的任何一个人快速地建立关系,也可以快速地和他们一刀两断。很多人不会意识到,好友列表里的500名好友,真正聊得上天的不超过30个。一大片鲜艳而各具特性的头像,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沉默。
薄指的是无厚度,无依附。没有现实的共同经验作为基础,那些人的身影会像泡沫一样,随时破裂。
我今天可以和K谈笑风生。
明天就可以和K老死不相往来。
我今天和你“嗨,你好呀朋友”。
明天就可以和你“挥一挥衣袖,作别天边的云彩”。
也许在K的黑名单里,我现在仍旧安静地躺在那儿,上面早已积满灰尘。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篇文章是忧伤的。
但其实没有,因为我支持人际关系里应当存在着一种决绝,与坚定。
拉黑,或者被拉黑,都不是坏事。
【黑名单】简直是人类在线社交史上最伟大的功能,我始终这样认为。
或许在现实生活里,大部分人碍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法彻底与一个人断绝来往。但如今的社交产品都提供了这样的功能。
功能用或不用,是用户自身选择。但它的存在,已经是一种潜在的引导。
引导什么?引导你主动选择社交圈,主动净化社交圈。
它让你明白,你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反对什么样的人。
它让你变得爱憎分明。
而爱憎分明在此刻,也成为了一种宝贵的品质。
这篇文章不是忧伤的,相反,我想提倡一种欢乐的社交精神。
在你面对讨厌的人时,请欢乐地拉黑他。
当你发现自己被人拉黑时,也请欢乐地一笑而过。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提到一种做人的态度,叫“冷贤”。
原文如下:
所谓“冷”,就是你决绝了的朋友,别再玩了。不可以的。决绝了,不要再来往,再来往,完了,自己下去了。人就怕这种关系,好好坏坏,坏坏好好,后来炒了点豆子,又送过去(送过去,碗没有拿回来,又吵)。小市民,庸人,都是这样子。
我已经是绝交的熟练工人了。
“贤”,就是绝交后不要同人去作对,放各自的活路。他们要堕落,很好,悬崖深渊,前程万里。他们如果有良知,他们会失眠。
[ 4 ]
要做花朵,花朵足够宽容。
他们四散,他们周游各处。
各奔前途,宽容而伟大。
如果有一天,你拉黑了别人,我想恭喜你。
因为你明白你自己所爱,尤其是了解个人的爱憎、理解自我的存在方式、坚守个人趣味。
从而对一种相反的人事物作出个人的判断。
这证明你正勇敢地活着,对世界与他人拥有鲜明的态度。
如果有一天,你被人拉黑了,我也想恭喜你。
这避免了日后的伤害,同时也省去你拉黑他的时间。
好事一桩。
就像你的内心永远藏着一排排座椅,你关系网中的所有人都坐在那儿。
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的内心,座无虚席。
开心,就在一块儿聊到天南地北。
不开心,就笑对曲终人散。
社交的过程里,若有一人主动离席,说明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合他呆了。
她若是硬要呆下去,就免不了生气,接下去就是砸场子。
可她现在主动走了,还空了一个座位出来。
这真的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