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做行政的同事总是给我抱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么是这个人说话怎么颠三倒四让人听不明白,要么是某个人答非所问说的话还要人揣摩,或者是某个人有问题但是半天表述不清楚。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逻辑能力上的不足,逻辑能力几乎是一切思考能力的基础。一个逻辑能力不足的人,很难条理清晰的思考问题,也很难表达的清晰明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不知道,但是在看了《金字塔原理》之后,我知道了。
《金字塔原理》一共12章,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什么是金字塔原理;第二,金字塔原理组织思想的方法;第三,如何让别人对你的观点感兴趣。
一、什么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就是把我们的思想、思维过程通过一个逻辑顺序组织起来,让我们的思想或最终表达能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们想表达什么都可以用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又可以由三到七个论据进行支持,每一个论据,它本身又可以成为一个小论点,同样,也可以由三到七个论据支持,这样重复往返,最后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
我们在使用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有3个要点一定要记得:
首先要注意结论先行,意思就是你在表达观点的时候要优先说出你的结论;
其次每个论点下面的论据不要超过7条,4-5条就合适了,因为我们的大脑没法记忆超过7个以上的事情。超过7条以上,我们要找出其中有共性的组成一个个分组进行分类组合;
最后每个论点一定要言之有物,有思想,比如‘我们公司现在存在3方面的问题’,这种句子就是言之无物,缺乏思想的,因为这句话没有办法让我们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思考问题不够充分的原因,如果继续思考,我们发现公司的问题注意在授权不够上面,那么这句话改成‘我们公司的主要问题是各组织没有充分授权’,现在,是不是就清晰多了,别人一下子就知道你接下来要表达什么了。
二、金字塔原理组织思想的方法:我们要想表达有逻辑,除了要结论先行,还要分析问题有逻辑而且清晰,怎么做到呢?书中有套路,那就是使用归纳推理法和演绎推理法来组织思想。
其中,归纳推理主要包括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三个逻辑顺序。其中时间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问题的分析;结构顺序就是按照地域空间划分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或者按照企业部门,比如推广部、行政部、市场部等。程度顺序就是按照重要性顺序分析。
演绎推理就是逻辑演绎顺序,通常被解释为三段论的形式,即有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形式。
作者又将演绎推理过程看做需要完成3个步骤:1、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2、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举例说明:1、所有人都会死。2、苏格拉底是人。3、所以结论是苏格拉底会死。
有时候也会用另外3个步骤:1、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2、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案。举例说明:1、公众号阅读量下降了。2、内容运营辞职了,内容是同事兼职在做。3、招聘一个专门做内容的运营。
但是我们在组织思想时,有时候是先有上层结论,有时候先有下层想法,因此我们在组织思想的逻辑顺序的时候,可以选择“自下而上”的形式,和“自上而下”的形式的开始。“自下而上”就是先把下层各种想法汇总,然后推理总结出上层结论,“自上而下”就是先有上层结论,再梳理下层的论据。
最后关于组织思想,不管使用那种逻辑顺序,都要注意每个论点分组之间应该是彼此相互独立,相互排斥,没有重叠,而且所有论点分组是完全穷尽,没有遗漏的。
三、如何让别人对你的观点感兴趣:我们通过金字塔原理把思想组织了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结论分析后,接着要想办法让别人对你的观点感兴趣。要怎么做呢,那就是你的观点一定要通过一个讲故事的方法表达出来,这个讲故事的方法就是SCQ法。
1、S是指背景(Situation):你在介绍一个观点或者分析一个问题前,先介绍大家都知道、认可的背景信息。
2、C是指冲突(Complication):背景介绍完毕后,与背景相关的冲突,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小说就是靠不断制造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Q是指疑问(Question):这个冲突发生后,引起了读者怎样的疑问。读者有了疑问才会想继续看下去获取答案。
举例说明:千年前有一个牧童救了一条白蛇,千年后白蛇修炼有成准备升仙,但是菩萨告诉她要升仙需要先报恩,白蛇如何报恩?故事就此开始。
简而言之,SCQ方法就是利用了人的大脑对事实产生的冲突所带来的好奇心激励我们读下去。
以上,就是我读《金字塔原理》后学到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强化逻辑思考能力,有助于我们的表达更清晰,沟通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