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恶书驱逐良书?
1)越被禁的书越吸引人
人性就是越被告诫不准看,就越想看。
禁书目录里的书籍之所以会比一般被推荐的书还有趣,都是因为人性。
a) 要是有人看到封面表上【广受各界好评】的文宣还想阅读,大概就是没什么常识的人(我买书的时候,还真是参考好评度哦),因为只要稍具个性的人都有一定的见识,都知道这些【广受各界好评】的书通常都不怎么【有趣】(这一点,我目前表示怀疑,广受好评应该还有让大多数人收到启发的意思吧)
b) 二战前的年轻人,相信哲学类的数比较高级,对于艰深难懂的翻译特别感兴趣。
仿佛就像是在暗夜里追逐蝙蝠一样,即便听到声音擦身而过,也无法看见蝙蝠的真面目。与这种书搏斗,不仅浪费青春,也是一种虚荣,明明内容很艰涩,明明是恶书,却凌驾在好书之上。(这种情况,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发生的几率可能不搞了。人们更注重高效、简单、易行的方法。把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去做。)
2)阅读是危险则有趣,安全则无聊
鼓励他人读书常会得到反效果,是因为人类其实很反骨,一旦被强迫推销就想逃之夭夭,但越是被禁止反而越想一式。
(为了教育宝宝,给他买了好多书,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最初的那几本,并可以说出每本书的名字,和大概内容;看到此文,我和妈妈决定把宝宝的书大部分收起来,先藏着,待时机,适时拿出几本,物以稀为贵,惜书,爱书,才能激发性趣,让他觉得读书时间值得感恩的事情。)
被遮掩的事物令人产生好奇心,若一切都摊在阳光底下,只会让人移开视线。
危险的另一面是有趣,安全而健康的内容则显得无聊,人类似乎一直以来都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
我觉得这本书的深刻指出,就在于,作者把很多表象的问题,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发掘。了解的人性,很多问题,理解起来就不难了,也就不是问题了,也就理所当然了。
3)阅读禁书是负责的开始
a)要享受美食,就必须先空下肚子。俗话说:肚子饿时,什么东西都好吃。一旦被禁止阅读,就会什么都想读。真想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向往,禁止阅读或许是个意外有效的奇招。(回家后,我不在生硬的把书摆在孩子,老师般讲解起来,反而自顾的拿起书、饶有兴致的阅读,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甚至摆出神秘态,好几次,他居然过来抢我的书,还主动说“英文”,没错,哈哈“妈妈的作业,可不能动哦”)
b) 不管文章多有趣,一放技能教课书里,就完了。
阅读不能是义务,也不能被强迫,因为这引不出想阅读的心情。没有人会在被忽视自我主权时感到愉快。
学生之于课本总是被动的,只有躲起来阅读或阅读禁书才算是负起责任的开始。躲着喝酒,绝对比被灌酒来的好喝。为了考试而拿起书本,然人立刻感到疲劳,但稍事休息让自己放空时,反而会看一些平常看都看不懂的哲学书,此时若抱着轻松的心情随意阅读,反而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甚至可能读到忘我而舍不得放下的书,吃吃无法回到重要的考试用书上。在这种情况下,平常无聊又无聊的书让人忘了当下该好好准备的考试。杂书是恶书,为了功课而读的书是良书,在这件事情上,恶书一样会驱逐良书。
我真的是那种人,越是考试临近,越不想看相关的备考书籍;考英文的时候,想看数学;考数学的时候,觉得英文更有意义。总之,给自己的定义是“什么有用,就不想干什么”,觉得完全是自己没有很强的意志力,不是读书的料,不适合应试。现在看来也是人性啊。平时稳扎稳打每一天,想办法让自己享受其中,何必临近考试让自己心生厌烦呢。
4)有心的读者读书是有所求的。
为什么读书?该读什么书?那些书是有趣的书?
有心的读者对书是有所要求的,换句话说,是以对自己负责的想法而阅读。
他们是有自己价值判断的人。
是知识丰富又自由的人。
读书,要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