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音舍”,作者 | 张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读音舍”,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从那天起,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If you missed the train I'm on
若你错过了我搭乘的那班列车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那就是我已独自黯然离去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你听那绵延百里的汽笛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一百里又一百里 载我远去
……
《Five Hundrend Miles》
故乡,在异地求学的游子心中,是依靠,是童年,是绵绵不断的声声叮咛。
自从离家求学,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吴英奇 《故乡》
从上大学的那一天开始,在家待的最长的一段时间莫过于那看似不长又不短的寒暑假期,如果有其他类似暑假兼职和留校考研的情况,在家待的时间就更少了。
那么对于家乡的春秋两季更多的只存在记忆里。
离家以后,很少有机会再看到家乡路边成排的杨树吐露新芽长嫩叶的样子,
也很难再体验那柳絮满天飞带给人的心烦意乱,
也再难见到家乡落叶随风而逝的翩翩起舞。
再回家时已是树木枝繁叶茂足以遮阳避日的盛夏又或是萧索凄冷的冰天雪地。
经历了高考,随之而来的是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自由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景,走想走的路,体验想体验的生活。
高考报志愿的情景历历在目,一边沉浸在有付出就有回报的高考分数带来的喜悦中,一边又在为报考哪些学校去哪个地方而焦头烂额。
因报考志愿和父亲争执的画面仍记忆犹新,十三年的辛苦学习,好不容易终于有了一个自己可以选择的机会,为什么我不能走的更远点,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去尝试下更多的可能?
和大多数父母那样,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待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一旦有什么事,他们恨不得马上就能到孩子身边给予帮助。
我爸爸也是一样,希望我能选择一个离家不远的地方上大学。
因为他说他怕我走远了,就很少回来了,以后见面的机会也会很少了,辛辛苦苦把我养那么大,怎能说飞那么远就飞那么远,我舍得他们,他们可舍不得我。
事后从别人口中得知爸爸曾为这事伤心了好久。应该是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吧,爸爸才一直有这样的想法。
爸爸的大伯年轻时去了安庆,几乎三两年才会老家一次,现在年纪大了,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爸爸大姑一家早年间搬到了新疆,距今已经20年没回来过了,再见时又不知会是什么时候,又或许再也没有机会。
年少时向往远方,认为离家越远才越有成就。
却常常忽略了身后的家乡以及家人的关心与牵挂。
最后还是在爸爸的影响下选择了离家不是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报的志愿学校一个在浙江,一个在山东,还有几个是在省内的学校。最后,我被第三志愿录取,去了省会合肥。
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有几个同学的家就住在合肥,每逢周六周日都可以回家,平日里家里一旦做了什么好吃的,立马就可以回到家大吃一顿。
相反,那些离家稍微远点的同学几乎都是只有在三天以上的假期才能回家,回到家里还没享受够家的温暖,就又开始急匆匆的返校之旅。
时间久了,才发现真的很羡慕那些离家近的同学,想回家就可以回家,而没有那么多的思念和纠结。
其实,我有的时候挺庆幸自己在合肥上大学的,离家不是太远,又在省内,生活习惯也比较适应。
回头再看当时报考的杭州和济南的大学,心里或多或少都有点遗憾吧,但梦有过,就从不后悔。
每次开学前,家人都会去车站送我,尤其是在检票大厅门口和家人说再见的时候心里最是难受、最是不舍。
但没办法,我们终归还是要是要离开父母学会成长的,终究是要凭借着一己之力给自己一个很好的生活,给家人一个坚实的依靠。
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故乡和远方不可兼得,或许我们现在能做的大概只有在奔赴梦想远方的同时更加珍惜和怀念在故乡的时光了吧。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读音舍”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