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我的墓志铭,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我愿意它是这么写的: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奔跑,一件不简单的事。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我们为他喝彩;偶遇正在奔跑的路人,我们为他点赞;那些一直在努力进步的人们,我们称他们为“奔跑着的人”。
奔跑,一件最简单的事。这件事,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结束。这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的事,同时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坚持下去的事。所以,我敬畏奔跑,敬畏每一位持续奔跑的朋友。
奔跑时,风呼啸着吹过耳朵,拂过发丝,眼前的世界不知何故竟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好似戴上了一副特制的眼镜。我更加快乐,世界更加清晰。这让我想起了那位作家—村上春树
我一般每周跑60公里:一周6次,平均每天10公里。根据情况,有时候多一些,有时候少一点。
奔跑为他带来灵感,也让他变得更有魅力。读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种新的观点,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跃于纸上。
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跑者”,不仅需要身体方面的力量,也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撑。这对我们十分困难。我们虽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将奔跑看作生命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在一望无际的事业之路奔跑,在色彩缤纷的生活之路奔跑,在我们小小的内心空间里奔跑。将自己变小,踏入那条为你特制的跑道,谓之内心之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摩拳擦掌,这是我们奔跑的第一步。而最深刻的准备就是思考,思考一名“跑者”需要什么:
需要拥有自己的空白时间
我在自制的小巧玲珑的空白之中,在亲切美好的沉默之中,一味地跑个不休。
就算再忙,也要为自己留一定的空白时间。这个空白时间可以是几分钟的冥想时间,可以是十分钟左右的计划时间,也可以是听一首歌的时间。计划时间是指安排事务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安排第二天的事务。或是听一首舒缓的歌曲,听一曲纯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音乐中放空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为自己保留一定的空白时间,我会在这几分钟里列出第二天的学习计划,这短短的几分钟会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使学习也变得更具条理性。这些时间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沉默中,我们也在进行着另一种奔跑。让思想奔跑,或是让精神摆脱繁琐的工作与杂乱的信息。这是在做一名精神跑者。
需要尽能尽的力,忍耐应当忍耐的
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
当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尽力就变成了你的责任。虽然我们总是把事情想得很美好,很简单。但是当你深入其中,开始接触一个项目的核心或是开始学习更加深刻的知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这样一个阶段,可怕的念头就会闯入我们的大脑—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好麻烦。为什么每天都这么辛苦,但总是收效甚微?这段心理过程变成了一个十字路口,强大的人选择熬过红灯,继续奔跑。焦虑的人选择扭头就走,黯然离场。忍耐痛苦与焦虑,是一名跑者必须做到的。坚持住,忍耐住,始终尽力,你就能继续跑下去。
需要拧紧自己的螺丝钉
为了达到那一步,就得执拗而严格地,坚忍不拔地将一个个螺丝钉依次拧紧。
我们的精神就像吉他的一条弦,必须绷紧才能弹出精准的音调。换个说法,大脑中的每一条神经都是一个螺丝钉,一个节点的放松,可能使整个大脑完全丧失动力。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书时间太长觉得累了,不如玩一会手机吧,然后,你就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书中的内容被你完全抛到脑后。精神只要稍稍放松,就有可能土崩瓦解。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参加的百里毅行活动,最后的10公里是最煎熬的阶段,双脚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知觉,只是重复着行走这一机械的动作,那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必须走下去,不能停,因为哪怕停下休息一分钟,我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不管是跑步,还是学习和工作,都要在重要的时刻使自己绷紧,拧紧精神的螺丝钉。
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哲学。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喜欢在深夜阅读,有的人习惯在早上读书,有的人喜欢在下午喝一杯茶,有的人习惯在早上喝一杯咖啡。生活方式没有好坏,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这句话还有一个前提,请保持健康。喜欢须有客观条件的限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得好好对待它。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喝了一杯丝袜奶茶。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热得不行,衣服紧紧地粘着皮肤,整个人就一个感受—虚。晚上辗转反侧,怎么都睡不着,于是我跑去看电视,就这样,天亮了。第二天,我觉得自己轻飘飘地,整整一天都感觉十分难受。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在合适的时间做喜欢的事,寻找一种最舒服的状态,在这样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定会拥有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请顺其自然
明天将运载着什么东西而来,不到明天,谁也不知道。
那么,与其为明天忧愁,不如在今天充分准备。
因为,我们只能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去面对世界。
不要为了天亮去跑,跑下去,天自然会亮。
愿我们一直跑下去,成为用脚步丈量人生的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