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冲连碳子冲,风雨潇湘起二龙,来这里是为了朝圣,更是为了得到心灵上的一番洗礼。“韶”字拆开乃是“音”、“召”二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优美的音乐,在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聆听最原始最质朴的声音。
韶山山歌的来源,据史料记载,相传是舜帝南巡时,施行“以乐教化”,完成了《韶乐》的创作。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韶乐与当地民风逐渐相融合,从而产生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韶山山歌以七言三句体或五句体为主,靠村民们口耳相传,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农耕生活、爱情故事等。
“郎在外面唱山歌,妹在房里织绫罗,我的哥诶!丢下绫罗我不织,丢下梭子我不梭,我一心收拾听山歌......”这是一首用韶山方言唱出来的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老人在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非遗大舞台上,用质朴的方言、不加任何修饰的率真为我们清唱出韶山山歌的原汁原味。
韶山山歌已流传近千年,插田歌、扮禾歌、收工歌、思郎君等在韶山之野上唱响。在曾经闭塞的韶山冲,山歌是韶山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哼着山歌去劳作,对着山歌找媳妇,喊着山歌思亲人,唱着山歌庆丰收。如今,韶山山歌已成为湖湘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2012年韶山山歌入选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毛爱霞和毛继余两位山歌能手成为韶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时代发展,文化需要流传,农耕文明逐渐衰落,使得山歌脱离了依存的土壤。如今,韶山山歌传承人屈指可数,且大部分是老人。作为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推广韶山山歌。如果你想聆听来自民间的音乐生命力。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非遗大舞台是您不可错过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