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小组的成员们都买了一个车次的动车票,大多数都在一个车厢且挨着,G是独立的座位,我在另一车厢。
于是,我们开始了找人换座。
先是G的旁边座位是刚被换过来的一个女孩,她不想再动了。
然后是我旁边的座位,上来一对母女的女儿坐在了这里,我想让她和G换但她不想到另一车厢离母亲更远。于是,我出了个主意。我让女儿去和她母亲旁边的人商量换座,直接换到G那里。女儿去商量了无功而返。抱怨说:这人也真是,不体谅别人,我商量他头都没抬就说不换。
过了一小会儿,我说我再去商量一下。
我和他说:您好,打扰您一下,和你商量件事好吗?女儿和妈妈想坐一起,我和伙伴想坐一起,如果你能换一下座位,就能帮了我们了。说完,他犹豫。我忽然发现他是靠窗的座位,而要他换的是靠过道的,的确人家拒绝很正常。我说,的确是让你换到过道你不想换也很正常哈,小伙伴旁边的人我们也商量过了,她是刚换过去的,也不好再让人换了。这时,旁边那个女儿的妈妈带点指责的口气说:你一个人动一下我们都好了!我赶紧说:不是的哈,人家不换很正当,换是帮我们的忙,何况人是靠窗的位置,要换到你靠过道的位置,的确为难了。说到这,小伙子就站了起来,开始拿包。
还需要倒腾包的确麻烦呢,我赶紧感谢他,说,我帮你拿过去吧,顺带把小伙伴叫过来。他也没客气让我帮拎了一个。我们就都高高兴兴把座位给换了。
小伙伴儿和游学小组的成员们都表示很惊奇,为什么我去换就成功了。虽然是一件小事,我总结:小伙子是没有换座义务的同意换那是帮忙,那个女儿心理上觉得让对方换座成自己之美是应该的,对方不同意是错误的,两相偏差就导致事情不成。
一件事情,首先,要分清楚边界在哪里,权利义务范围在哪;其次,如果请人帮忙就要拿出请求别人的姿态,还一副理直气壮谁会帮呢;最后,大多数人都是可善可恶的,看是否能用你的诚意和理解把善意激发出来,如果你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很有可能有一个良性的互动。所谓容易成事儿无非就是这点基本而简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