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ogy归纳类比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外表看似迥异的例子之间找到共通的规律。
类比可以促进学习者对事物中蕴含原理的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更有可能让学习者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合理运用原理。
它可以解决这些问题。1.学习者理解一个新概念有些困难。2.学习者似乎只关注表面细节,却忽略核心概念或原理。3.学习者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景中……
可以这样运用类比:1.用一个熟悉的例子来解释一个相对抽象的新概念。2.让学习者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探索其中共存的深层结构。
研究发现,两个例子要比一个例子的学习效果更好。因为一个例子可能引起“负迁移”,而两个记忆可以引导“正迁移”。
运用类比可能出现两类问题。1.学习者可能无法从类比中总结出蕴含其中的更深层的结构。2.如果为目标特征选择的类比不恰当,那么类比关系可能无法准确反映问题。
类比还有可能引入错误概念或让学习者思维很难转向用全新角度思考问题本质(如上两类问题1提到的)。
回忆高一物理必修一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很适合用归纳类比法。结合归纳类比法设计加速度概念的认识过程。如下。
首先提供两个材料给学生,分别介绍运动快慢比较的方法(速度概念)和鉴别物质的方法(密度概念)。
接着让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阅读材料:1.已知几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有几种方法比较这几个物体运动的快慢?2.已知几个物体的质量和密度,有几种方法可以用来鉴别这几个物质?3.速度和密度的定义有什么共同点?
然后说明本课的主题是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再推送几个物体速度变化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材料。思考题是:怎么比较这几个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快慢?有几种方法?
至此,同学们通过速度和密度两份材料的启发,能够类比分析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比较方法。并会主动提出用比值定义法定义新的物理量来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如果这个环节再搭配上小组讨论活动,让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观点,互相启发,那么速度变化快慢概念(加速度)的认识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类比分析学习法应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