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线下大课由‘二叔’李国刚主持,F4四位男神主讲(专栏订阅突破十万+的大神),同时,得到在此线下大课上发布了得到的企业服务功能。
言归正传,复盘开始。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主题:什么是地道的经济学?
专栏中薛老师经常提到 -- 北大经济学课,只给你地道的经济学。
什么是地道?
- 有系统性
- 有选择性
- 有普适性
薛老师接下来用了四个问题和几位薛老师心中的明星,来进行具体解析。
一、那么多知识,学什么?
在知识里总有一些是底层的,普适的,比如哲学,比如经济学。但哲学本身也有很多内容,哲学史,科学哲学,读不下去,还是不知道怎么读...
在图书馆里,那么多书,怎么挑,挑厚的,是挑历史久远的吗? 而有些名家可能只有薄薄一本...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给人带来思考:
到底如何分辨知识是科学还是非科学?
曾经有一个观念:只要是经过观察、记录,整理,总结,归纳的知识体系就是一门科学。但,这些学科总是在寻找下一个能证实自己的例子。真正的科学,则是在寻找被证伪的挑战,比如相对论。真正的科学是可错的,但是它会告诉我们生活所在世界的知识。
- 非科学,总是在寻找证实的例子
- 科学,总是寻找证伪的例子
这就是科学与非科学的最大区别。
波普尔还带来了什么启示:
启示一:人和知识是什么关系?
波普尔在晚年的自传里提到,在他眼中世界分为三个世界:
1.第一个世界是自然界,比如动物,植物啊
2.第二个世界是人类世界,比如制度,人的关系等
3.第三个是知识的社会,知识是由人创造的,但是一旦被产生出来后,它就客观存在了,它就与它的创始人无关了。
波普尔说:在一件伟大的作品中,艺术家不把自己的个性强
加到作品中去,而是以自己的个性服务于自己的作品。他通
过这种方式来成长,他与自己的作品交流,从而掌握成为艺
术家的各种技艺。
在专栏的知识挑选中,薛老师提到在尽量弱化自己的品味对专栏的影响,因为交付的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要体现知识之美。
启示二:
- 为了创新而创新的人,与墨守成规的人们相比,可能做出的贡献一样少。
有人疑问为什么专栏里总是用30年前的例子,薛老师回答其实教的不是30年的经济学而是3万年前的经济学,因为人的本性从那时开始并没有改变。
二、愿景到底有多重要
阿曼 阿尔钦- 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
阿尔钦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 竞争决定生存
愿望,愿景、理想不重要,你怎么样想,跟世界是怎样没有关系。
比如开加油站,你有美好的愿望,开在山顶,开在湖边,会怎么样?而,如果有个傻子恰好把加油站开在了路边,这个加油站就能存活下来。
薛老师经常举例的渔村故事中,讲到了集体所有制,私有制,全员所有制,政府所有制。不同的制度下,不同的人就会做出不同的决定,让不同的人上船,船的产出就不同。不同的人会看不同的平衡点,因而做出不同的决策
这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制度决定人的立场
处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理由,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当处于不同的位置,什么是合适的选择:
- 当有2名候选人,越中立越容易胜出;
- 当有多名候选人,往往以极端的方式胜出。
比如大众的媒体的观点更中庸,而小众媒体往往观点更极端。
启示二:生存决定人性。
达尔文:人的感情不能免于生存压力
为什么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 实际上也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但这些人的基因没法得到遗传,因为他们的小孩没能存活下来,这些人都消失了。
为了生存,人不能感情用事。
比如社会上有些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在竞争之下,那些唯利是图的老板,就会尽量的聘用女员工,这时候女性获得工作的机会反倒变多了。
我们要关注生存的压力,关注存活的规律。
启示三:为什么没有想象力会亏本。
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放弃了的其实是没有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的又怎么计算它的价值。损失的东西全靠想象出来,想象力有多丰富,那么对损失的感受就有多真实。那么计算损失的时候才会将它纳入进去,这时你做错决定的几率就更低。
高登.图洛克 --乔治梅森大学经济与法律教授 (寻租概念的发明者)
图洛克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有谓的成本 VS 无谓的成本
经济学家教你学会怎么拿捏成本的范围,这才是当中的关键。
乞丐拿的钱是白拿的吗?乞丐之间其实是有着激烈竞争的,竞争的成本是这个社会付出的代价,这就是租的概念。
许多企业竞争申请政府的优惠政策,感觉上只是补贴政策从一家企业转到了另一家,但其实增加了无谓的竞争,耗散了社会资源。
大家认为贼是好的还是坏的?有人说贼只是在社会中进行了财富转移,但贼实际上增加人们买锁的成本,增加了社会资源的耗散。
启示二:暂时收益陷阱
比如美国的蓝法,规定商家周末不能营业。有人在想如果废除蓝法,大家一定会很赞成,因为周末营业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但是谁想废除的蓝法却遭到了一致的反对,也包括哪些商家。原因是,那些蓝法覆盖的地区,人人往往会在其他时间囤积商品,那么周末不营业就剩下了水电费和人工成本,而营业额并没有减少。于是越来越多的商机跑到蓝法覆盖的地区营业,额外的利润就被分薄了。这时如果再要废除,有些商家则可能破产,所以他们会起来反对。
图洛克说道,每当一个新政策出来都会有赢家和输家,但背后的竞争会使得赢家和输家的格局发生改变,收入的格局会发生改变。
为什么缺乏想象力一定会亏本?
比如很多人说要逃离北上广深,但看得见的是生活成本压力,看不见的是机会。
图洛克告诉我们
看见看不见的才是地道的。
四、学多少经济学才管用
经济学很重要,是自然科学中的皇冠,经济学教会你生存之道。那么要学多少经济学才管用?
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 (原名 唐纳德.麦克洛斯基)
经济学、历史与英语教授,主要研究现代世界的起源,及其对于经济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的意义等。
薛老师在大学时期的数学课上接触到一本书,是批评经济学的,名字叫做《经济学家的邪恶和资本家的美德》,是批评经济学中数学,批评了计量经济学,黑板经济学等。
统计上的显著性不等于人类的价值,数理结果必须加上人文的判断。
举例,比如一个数据显示如果让新生儿在医院里多住一天,那么新生儿患黄疸的几率下降千分之三。这是一个显著的统计的,没有加入人文的判断。但最后保险公司拒绝让新生儿多住一晚,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没必要为了防止3个新生的黄疸,而让997位妈妈在医院多住一晚。
现在越来越多的统计数据,而没有人文的判断。
迪尔德丽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 跟生活扯不上关系的知识,学不学都不要紧。
生活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我们看下面一张图,在过去200年里经济发生了爆发式增长,指数级的增长,普通人的生活比过去国王还要好。
是什么让经济增长?
是创新,是那些注重契约、节俭、合作,为社会服务的企业。企业家精神,现代的企业制度,这些都是近200年来才形成的,这些才导致经济的飞速发展。
启示二: 经济学将品质回归。
传统的经济学一直有一个缺憾,只有两位维度— 数量和价格,没有品质。更别说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
迪尔德丽说要将这些重要的因素,但是被大家忽略的因素,放到经济学的教学中。经济学教学要重新找到位置。
经济学学多少才管用?
学那些跟生活相关的才管用。
最后,薛老师回归到主题,什么才是地道的?
可证伪的才是地道的
关注存活规律才是地道的
看见看不见的才是地道的
跟生活相关才是地道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于薛老师的课程,很早就买过薛老师的《经济学通识》,感受很深的是,经济学未必是用来改变世界,而是通过改变人的世界观来改变世界的。比如课程中讲到的关于火车票是否应该涨价?如何治理拥堵?甚至还有关于毒品是否解除禁令的看法, 确实是颠覆了个人的价值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视觉,而且越发觉很有意思。如果有越来越多人能从自然的真实规律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大课后的伴随症
这周三左右就看着其他的战友已经发出来了,写的非常好,而自己一直没有完成。一度,心里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自己再写下来还有没有意义。但再一想,其实复盘下来通常是自己收获最多,写不写跟其他人没有关系,更多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以,接下来还是会继续复盘剩下的课程。
另外,说实话有些失落,因为自己在这次线下大课过程中几乎没有与人发生什么连接,可能是因为胆怯,更多是因为发觉自己对别人并没有什么帮助。希望下次自己能成长更多,与更多人发生连接。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