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并且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熊孩子,专门就是指没有礼貌没有教养不懂事的孩子。
下午搭公交车去补课班代课,公交上正好有空座位,坐了两站地,上来了母女两个人,妈妈很年轻,小姑娘六七岁的样子。年轻妈妈往我身边一指,让孩子靠在这,孩子顺势快要跌进我怀里。我扶了她一把站起来,给小姑娘让了个座。我本以为大概家长会教孩子道句感谢,可年轻妈妈只和孩子说了一句:"赶紧坐下。"
红灯停车的时候小姑娘站了一下,年轻妈妈赶紧说:“你快坐下不然别人来坐了!”一句话有点儿惊着我。车驶向下一条路时候年轻妈妈突然冲司机喊了一声:“超市门口给我停一下!”司机说不是站牌不给停,她就骂了两句。小姑娘揪揪她衣服说:“他咋不给我停呢?”家长气氛的说:“真是的早知道打车了。”
我一下子很不舒服,扶着扶杆,冬天的金属冰叭凉,跟我心里一个温度。
没有教育孩子学着感谢,也没有教育孩子要守规则。而是让孩子学着占便宜,为孩子所做的表率是蛮横不讲理。试问那孩子能发展成什么样呢?
我并不是一个教育经验满满的优秀家长,只是个涉世未深的20岁小青年。大概是因为弟弟比我小14岁的缘故,就也参与了半个家长的角色。所以说到教育这儿,不说给孩子教别的,首先得懂礼貌吧?!
我代课的补课班的孩子很多,其中有8个都是三年级的,来自同一个班。每天写的作业都是一模一样的,可是写的快的能七点钟就回家,最磨蹭的那个要等到将近九点。而且同样都是男孩子。我特别喜欢写作业最快的那个男孩子,不是因为他做题又快又好,而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整理的整整齐齐,写完作业从不在别人身旁捣乱,而是去小屋里玩着等家长,他性格很开朗和每个人关系都很好。后来我发现每次来接他的家长也态度温和,有说有笑,只是站在一进门的走廊等孩子,不会进来走动影响到还未写完作业的孩子,而这个小男孩每次走的时候从来不会忘记说再见。
写作业最慢的那个小男孩,手头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动动这个碰碰那个就是不着急写字。有时候给别人讲题,他就在旁边接下音,咋咋呼呼的。大家都安静做自己的作业他就给别人传小纸条。每次给他判作业碰到错题指给他,他总是有理由和你磨叽半天。或是本来你在给别人讲题他就冲过来把书一扔说“先给我讲!”
有一次他妈妈来看他写作业,问我他的情况,我说他不太听话速度太慢,他妈妈反过来问我:“那你怎么不一直陪着他呢?”我说我要顾及所有的孩子啊,他妈妈很理所当然的说:“他慢你就应该一直坐在他旁边,别人速度快你就不用管了。”这种自私的态度我当时真想上去撕她。大部分时候是小男孩的奶奶来接他,老太太总是站在门口开着门一直喊“超超你快点儿”,冬天门一开整个屋里就窜凉气,我们邀请她进来她会说“里面太热了我就门口站一会儿”,或者说去楼下等孙子扭头就走也不随手把门带上。老太太偶尔会进来等,一进来就坐在孩子们中间,一会儿问这个孩子一句,一会儿看那个孩子一眼。小孩子们着急写作业都不愿意接她的话。他也不觉得自己是自讨没趣。
我那时候突然明白为什么孩子会不着急学习,会捣乱别人,会没有礼貌…原来是因为他的家长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如同他们一样自私或者更甚。
有的人说现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其实是家长越来越不负责任了。不管什么时代,总是有好有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原来说的是家长们。
孩子三岁时候你给了他什么样的教育,那他长大就是什么样的,他七岁时候你教会了他什么规则,基本上他就会一直按照这样下去了。
于是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因为我小时候看到父母对社区的老人都是尊敬关爱,所以我知道要懂礼貌。因为他们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喧哗,所以我知道要文明。因为摔倒了的时候他们让我自己站起来,所以我知道要坚强独立。
爸爸对我说的做多的话,大概就是“先成人,后成才”。我谨记着他们的教诲,记着自己的原则。所以还好我没成为一个会让别人讨厌的人。
弟弟比我补课班的孩子都小,但他也已经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别人在忙的时候就要尊重不去打扰;用完东西会放回原位;自己的零食玩具很乐意和别人分享……这都是爸爸妈妈言传身教的功劳。
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家长。
就想老一辈人会说的那样,根上的东西不会变得。所以熊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也不怪孩子,而是因为最基本的家庭教育都没做好。
家庭教育带给一个孩子的,不只是一个印象或是一次的感悟。而是他将要经历的整个人生。
一个矫情的文艺女青年,一个感叹社会的“老年人”。
——艾潇Tri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