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直录【7】
【原文】
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直初闻之,觉甚易,后体验得来,此个功夫着实是难。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然不知不觉,又夹杂去了。才有夹杂,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心。善能实实的好,是无念不善矣;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如何不是圣人?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译文]
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喜好善像喜好美色、厌恶恶像厌恶恶臭那样,他就是圣人了。”
黄直刚刚听先生说时,觉得很容易,后来亲身体验后,才知道这功夫其实很难。比如心里的念头虽然知道喜欢善、厌恶恶,然而不知不觉就会掺杂进别的东西。稍有掺杂,就不是好善如同喜爱美色、憎恶如同讨厌恶臭了。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喜好善,那么就没有一个念头不善了;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厌恶恶,那么就没有一个念头涉及恶了。如此怎么会不是圣人呢?因此,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诚字而已。
[解读]
先说一个题外话:这段文字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整个话都是黄直一个人在说,好像他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夹杂在《传习录》中了,这和《传习录》其他章节总有阳明先生亲自发言的记叙形式有所不同。关于这点古人早就有过怀疑了,有人推敲考证,很可能是在“善能实实的好”一句前脱落了“先生曰”三个字。
回到本文,阳明先生说的“一个人只要能喜好善像喜好美色、厌恶恶像厌恶恶臭那样,他就是圣人了”,黄直的感悟是这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对于此,大家可能也会感同身受。我们总被花花世界所引诱,明知道很多事是不对的,或者是对我们的身心有所伤害的,我们却非要去体验,比如过度饮酒,过度淫乐。也就是我们的良知被物欲所蒙蔽而迷失了初心。
我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我明天晨读《传习录》 ,遇到困惑疑难问题,经常百度求索。然而在百度过程中,往往被其他无关的标题吸引,点进去阅读一发不可收拾,等醒悟过来,时间已经浪费很多。
怎么办?“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阳明心学认为,心诚则善生,诚失则恶生。心原本为一个纯净的本体,恶念生于邪念,邪念生于杂念,杂念不生,心之为净、为诚。所以,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诚”字罢了!如果我喜欢心学是真诚的,一心只沉浸在《传习录》 中,别的花色新闻还能勾引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