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的灵感也是源于一位网友的回复,里面有这么一句:
“同所有迷茫摸索者初始见到一丝曙光时一样,N次的相信真的是这样的、事实上即使证实了确实如此,也依然不确信竟然真的是这样的以后还会这样吗?”
这让我想写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一直想写没敢写的东西。没敢写的原因,是这个人实在太有名了——他是李佛摩尔。
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
国内有一个做程序化交易的前辈,叫青泽。大概在08年时候,他写过一本书名字巨长叫《独自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后来可能自己也觉得太长了,新版本改名叫《十年一梦》。
青泽这个人很有意思,演讲起来磕磕巴巴地,话都说不利索,但是文笔应该在国内交易圈干个前三妥妥的。看他的书,内容先不说,本身阅读就是一种享受。
在这本书里,刻画了上面那位坛友相同的一个困惑,这应该算是整个交易圈里共同的哲学谜团——很多交易者在他的交易生涯中,总是重复着一个老掉牙的循环:
找到了某种方法——以为到了天堂——方法失效——掉进地狱——又找到了另一种方法……
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轮替。
就像那个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一样,不断地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但是因为石头太重了,每次在半山腰的时候又会滚下来……
在书里,青泽问道:
“一个人在赢和亏、成功和失败、希望和绝望之间一次一次地轮回和摇摆,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不断地重演着从谷底到高峰的历史怪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这种感觉只有那些无数次在深夜里辗转难眠苦苦思索的投机者能够理解。这也是困扰整个投机圈的理论难题。
实际上在这本书中,青泽先生的始终以这个哲学难题为叙述暗线:为什么投机者会不断地进入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轮回。
这种追问在最后一章《利息默尔之死》完成了解答。最终青泽先生把这种悲剧性解释为——生命本质中的非理性。
而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里,李佛摩尔也谈到:有人问“你有这么丰富的经验,怎么还让自己干这种蠢事呢?”
他说:“答案很简单,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
而本文则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来给一个全新的解释。
利息默尔的结局
鉴于利息默尔的伟大经历和其对投机理论的突出贡献(这个贡献再怎么强调都不会显得夸张),我们甚至可以把投机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读过利息默尔的,一部分是没读过的。
就可以这么霸道。
因为在他之前,投机理念的世界是一篇空白,而他几乎凭借一人之力,向公众提出了几乎整个投机理念的体系,从趋势认识到操作方法、资金管理、仓位控制等等。
所以说他是投机者的祖师爷,一点都不过分。
那么祖师爷的结局是什么呢?
在第四次破产之后,利息默尔吞枪自杀,他留下的遗言只有一张纸条“我的一生是一个失败”。
很多信徒都津津乐道他统治华尔街时期的风光无限,并且极度地向往并且复制这种成功,极少有人会思考他的死亡意味着什么。
当然,少部分的大师级投机家例如青泽,花了巨长的篇幅去探讨这个问题,他会什么要自杀?
有一些狂热的信徒尽量避免把他的自杀和投机的失败联系在一起,免得引起难堪的联想一般都传言说他的自杀,是因为老婆出轨,给他戴绿帽子。
我觉得这种为尊者讳的心态说明了那些信徒的可笑。
为了让人感觉利息默尔不是因为亏损自杀的,就把他更难堪的事情说得跟多大事儿一样。
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利息默尔在成功之后包养多个情人,他老婆出轨也在情理之中。为这件事情自杀显得太牵强附会了。
即使我们不能说他的自杀和破产直接相关,但是肯定关系非常大。这个道理你作为中国人想不明白是不合情理的。
老婆跑了,还有钱在,那么就不愁没有老婆但是钱没了,那即使老婆不跑,你也过得不会开心。尤其是曾经那么富过的一个人。
我觉得利息默尔就是盈亏轮回的牺牲品。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想研究出一个自杀者为什么会自杀,这个结论必然是不客观的。因为真正的原因,你只能去问当事人,而当事人已经自杀了。
再继续讨论下去似乎有点对大师的不敬。所以接下来,我想从自己的角度谈一谈,为什么李佛摩尔的操作会产生四次大起大落。
李佛摩尔的操作手法探秘
我觉得李佛摩尔几次破产的原因,和他几次复起的原因一样,都是因为重仓。
这一点刘强在《期货大作手风云录》(这本书显然是致敬那本记录李佛摩尔传记的经典之作)里面是当成优点表扬的。
遗憾的是,刘强作为李佛摩尔的忠实信徒,他最后的结果竟然也出奇的一致。这就让人不胜感慨了。
李佛摩尔最大的一个操作特点,也是在当时看来非常具有突破性的做法,叫分批建仓。这个和我们现在流行的加码策略还不太一样。
他的做法,通常是先用很轻的仓位试一笔小单,如果有盈利了,就翻倍加码。
注意这个加码的速度和决绝是让人震惊的。常常是1000股,1000股,5000股,10000股,20000股这样快速地把仓位升起来。先不评价这么做的价值,光是这种胆魄,已经不是普通投机者所能及的了。
很多人,包括刘强,都认为这种加仓的方式是无风险的。理由是——之前的仓位已经获利了。可以为之后的加仓提供保护。
但是对于这个业内主流观点,我感到极度地不理解。
第一、 李佛摩尔强调这种机会的难得,所以,需要具有极度的耐心。那么如果后面的大部位是没有风险的,为什么要强调“最佳狙击点”呢?
第二、 他常常是两天之内就能完成一笔沉重的仓位,这种短期的建仓,怎么可能用前面的轻仓盈利去保护呢?
第三、 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实例中很清楚地显示,李佛摩尔的这种加仓理由,并不是基于用前面的获利去保护后面的加码,而是“试仓盈利说明做对了”。
在我看来,我觉得李佛摩尔的操盘手法,就是抓住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之后,先小单试仓,一旦盈利马上快速加仓,而且是倒金字塔加仓(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建仓)。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利走人。
这明显就是一个短线赌徒的做法。李佛摩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找到了最佳时机。而他的失败就在于重仓。
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八章伯利恒钢铁一战中表现的很明显。李佛摩尔发现:
“无论什么时候一只股票涨过100点、200点或300点,他还能继续涨30-50点——而且过了300点要比过了100点或者200点长得更快。”
所以他在这个“关键点”也就是突破的位置上,用小单先试试风险,在确定不会回调之后,重仓买入,然后隔一两天就卖出。
我觉得看完这个操作的案例,你可能会觉得利息佛尔的成功,和胆大心细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操作风格一旦遇到熊市,被彻底活埋也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他之后的爆仓想一想也就合理了。
对与错的标准
如果我们仅凭某一次操作就去评价一个百年前的大师是不公平的。
毕竟咱们知道的信息有限。但是最激起我兴趣的,是这个操作中的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来捋一捋:
首先,机会难得,明确突破关键点之后的上涨速度很快,空间很大,所以值得重仓参与。但是重仓又带来了风险的暴增,所以要轻仓试单。
如果小仓位进去亏钱了,那么说明这个机会还不成熟,如果赚钱了,说明自己的操作目前来看是对的。
所以这个试单的过程,为重仓提供了合理性。也是整个操作的关键。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前面的小单盈利了,就说明自己的操作是正确的呢?
我在论坛上经常发现这样一种隐含的假设,很多汇友对加仓策略的理解,就在于这么一个脆弱的命题,“如果前面的单子赚钱了,说明你做对了。”或者说“前面的单子赚钱了,说明你在顺势”。
讲真,我就没有从理性上得出这里面有什么必然性。
想不通这第一笔单赚钱,为什么提高了第二笔单的准确率,实际上这个时候很显然,亏损的概率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这也是我和他们思路上一个巨大的分歧,尽管我也加仓,但我是从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所谓正确与否的角度去考虑。
取而代之的一个问题是:行情的发展,是不是判断对和错的标准。
这个问题的答案留给读者自己。
有一些读者会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我这个问题并不完整。
完整的问法,应该包括一个前提:你首先要定义自己想要参与的是什么样的行情。
我们首先要定义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走势,然后才能说这个走势判定我们的操作是对的,还是错的。
就像李佛摩尔他参与的是“关键点行情”,那么当然在他的标准之下,行情会给他一个充分的答复。
当然你可以模仿李佛摩尔的观念,在去从事关键点的突破行情。但是对于接下来市场的评判,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毕竟这是李佛摩尔的方法而不是你的。他对市场的理解和你不可能完全一致。
如果我们继续纠缠那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行情呢?
回答将是“适合你自己的行情”。
为什么适合自己的就能盈利
这就引出了我们在论坛上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好的交易系统”。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要说逻辑了,起码在事实上就出现了一个显然的悖论:如果“自己”就是亏损的源泉。那么适合自己的怎么就成了盈利的呢?
我们要考虑到一个铁一般的事实,那就是超过90%的投机者最终是无法盈利的。
这么这90%的投机者自己是不适合投机的。为什么加了一个系统反而就适合投机了呢?或者说他们之所以没有盈利,是因为缺乏一个系统吗?
我觉得所谓“交易系统”的提法,听上去貌似很科学,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内容。
如果你是用一套趋势跟踪的系统。那么盈利的关键,就在于趋势的利润一定要覆盖震荡的亏损。但是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是,你也不能确定到底震荡多久。
并且,即使趋势的利润超过震荡的一倍,在两者等同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办法获利。
例如振荡的损失是50%,而趋势提供的利润是100%。二轮振荡二轮趋势,你可以算一下,盈利的机会依然不存在。
那么你只能把资金分成几份,一份参与振荡一份参与趋势,这样就比较有优势。但是这样做之所以不可能的原因是,如果你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趋势,还要系统做什么呢
很多人会谈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整个系统的层面上,资金管理的结果,只是有利于A状态而不利于B状态。
问题的实质依然是,为什么A状态的出现更加频繁而不是B状态更容易出现呢?
所以,最后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
这些完全嫁接在行情上的系统也好,方法也好,策略也好,不管说成什么,都没有关系,都必然面临着行情的风格转换。
这和人性没有关系。而是客观上的必然趋势。
就像利息默尔的方法不管多么神奇,但是也摆脱不了牛熊循环一样。必然会陷入盈亏的轮回。
理性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如果投机者把理性建立在行情之上,那么理性也就失去它存在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埋怨非理性是没有道理的,真正的问题在于理性用错了地方。
后记:
在李佛摩尔的操作中,其实还有一个重点:在加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利行情要先撤出来看清楚。书中一个经典的比喻是“当我看到火车开过来的时候,我不问为什么。我先跳出铁轨,等它走了以后我再回去。”我觉得这种止损是非常主观的,很难说有什么原则性。那些学习者在操作过程中会更混乱,因为你很难选择跌成什么样要跑跌成什么样不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