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同时赶两篇paper,内容完全不一样,一个中文一个英文(脑子要炸)。于是给自己安排的时间分配是:早晨七点半到办公室(一贯觉少)写俩小时中文,因为中文的主要结论和图都弄好了,处于收尾阶段。上午余下来的时间还有中午写英文。下午正式上班时间还要去学习浮游动物鉴定。由于晚上吃饭健身洗澡回来还有时间就继续看英文。因为英文这篇刚刚开始,还处在做题找亮点理思维的阶段所以觉得应该多花些时间。
结果,发现早晨一坐到电脑前,焦虑万分思绪不清,完全不能流畅的输出。一面想着时间紧迫还想着接下来的英文更是焦虑。然而让我纳闷的是,上周明明还觉得早晨七点到九点效率特别高怎么这周就不行了?
看了本有关整理术的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在睡前输入睡醒输出,经过一夜大脑会自动理清头绪。这就是为什么在夜晚写的情书要第二天检查过再送出去,而且睡前不要做决定。”
这内容提醒我,早晨有输出焦虑思绪不清或许是因前一晚我思考和输入的内容是英文文章的信息。这和第二天一大早想做输出的内容对不上号,把大脑弄乱了。而上周之所以清晨思维敏捷,是因为上周老板催报告很急我从早到晚从晚到早都在思考报告相关的实验内容,思维非常连贯。
看来我之前进入了通俗认为的误区,认为清晨是新的开始可以进入新一轮的循环。但实质上新一开始承接的是上一个结尾。要想让第二天清晨的写作尽快进入状态,应该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进入思考或者阅览的状态,完全可以轻松的喝着啤酒想着内容,或者对着电脑稍微浏览,让大脑对第二天一早要做的事情有所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