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看到这篇新闻:高三女孩早恋被勒令退学而服毒自杀。
看到这个标题,很容易被愤怒冲晕头脑,评论也是充满戾气,让人来不及思考就陷入批判的泱泱大军中。
相反,某知名博主下评论却呈现另一番景象。甚至有人在质疑财经网,对整个博文的真假做出了猜测,互联网新闻屡屡造假,不由得让人想起财经网是否有一些不可描述的前科。
人们看似最关心谁对谁错,可在我看来不过是投射自己心中的愤怒罢了,于是感到自己被压抑人性的人评论:太压抑人性了!感到自己早恋被拆散的人评论:早恋不是罪。感到自己被教育失败的人评论:这是教育的失败!是不是很熟悉?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可一停止思考,就会沦为愤怒的柴火。
愿你能熄灭怒火,变回一根芦苇,再渺小也能够看清自己,看清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冷静下来思考,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实事件,思维方式总不会变的。
知觉信息量太大以至于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个标题的每个词都值得细说。我们把标题拆成,女孩、高三、早恋、勒令退学、服毒、自杀,这么几个关键词来分析,每个关键词都可以写一篇关键文章,这就是角度的不同,重点是培养思维方式。
1.女孩(为何是这个女孩而不是其他人?)
心理学上讲,有一个叫“归因理论”如果有100人都和这个女孩一样因早恋被勒令退学而承受各种压力,只有她一人自杀,则是这个女孩的内因。若大多数人都选择自杀,则是外因。
我们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男孩遇到这件事会不会自杀呢?如果你认为不会的话分析下男女差异。如果会的话这个原因转向外部。
其它女孩会不会自杀呢?如果不会,重点分析下这个女孩与别的女孩的差异性,是否针对她个人受到的压力过大,是否自身调节能力不够。如果会则将这个原因转向学校的处理方式以及整体社会舆论。
我说信息量太大了吧,这里边每个原因都可以整一篇文章出来。
2.高三(为何是高三?高一高二不可以么?)
如果数据显示高三自杀率比其它年级明显高,那么高三才有分析意义。
高三和别的年级的差异性有两点,1.即将高考。2.性意识发展更加完善。
1.即将高考,代表着压力过大,早恋这件事突出效果也就很明显,并不是因为早恋这件事,而是所有影响学习的事其影响力都会在高三会被无限放大。
2.性意识的发展,高中正处于荷尔蒙爆发的时期,在高三压抑的环境中,尤其明显,这是人的个体发展规律,嵌在基因中无法改变。
分析下来,身体发育无法改变,高三的确压力过大。解决办法,减压,或者怕你高三不在这个身体发育的时期,避免身体与压力的冲突。
3.早恋(为何是早恋,而不是其它事情?)
为何是早恋,这说明早恋在学生教育领域是个罪大恶极的事。来源于多方面的推动。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链条。
1.整个社会对早恋的误解和不容忍。这来源于性教育的缺失以及众人观点的缺失。
2.学校是跟着学生家长走的,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对早恋的不容忍性还是来源于学生家长。
3.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唯一性决定了对任何影响学习之事的不可容忍,而早恋正处在一个标志性的风口浪尖中,刚刚好有个合理的为了爱护孩子的理由,开展自己阻止早恋的合理性。
4.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唯一性,来源于整个社会对成绩唯一性的观念,家长处在这种环境中必然会受其影响。
5.社会对成绩唯一性的观念,像一个大车轮,从过去碾向未来,与古今的文化观念有莫大的联系,众人一起参与这个车轮,身不由己,已无法骤停,需要长久以往的文化浸润。
说白了,“早恋”只不过处在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一个典型的“背锅侠”。整体文化和风气不改变,还有下一个“网瘾”来背锅。
4.勒令退学(为何是退学,而不是其它处理办法?)
事实上新闻通告里写的很清楚,退学是因为有前科而且做了“过激”的事情。看来之前学校也做过一些处罚但都无法起作用,但即使做“过激”的事情也不是退学的理由,这还要看这件事的影响力以及波及范围。
退学是最严重的惩罚,我们都知道学校最不会无缘无故让你退学,毕竟少了一个交学费的,那么什么原因让学校做出即使少了你这个交学费的也要让你退学呢?那就是不让你退学会导致更多的人不交学费。
1.当这件事影响力够大时,学校不得不做出舍弃的决定,来维持稳定以及自己学校的名声。
2.现在的高中最看重的还是升学率,升学率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来源,早恋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其他人,并使得升学率降低。
3.杀鸡儆猴,为了提高升学率,不管早恋是不是对学习有害,反正家长说有害就有害,我开除你,让更多的人安心学习,恐怕是不错的选择。但学校恐怕没有想到其选择通告的形式会成为压倒这个女孩的关键秤砣。
4.没背景,退学如此严重,但凡只要稍微有点背景或者谴责懂点人情的人,回去教育下,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也不会到退学的地步。(你说女孩家长不知道?退学这么大的事学校会不和家长沟通?除非家长也是个糊涂蛋。)
5.服毒(为何是服毒,而不是采用其它方式?)
有关于服毒农药,这也许是触手可及,可见这是冲动的方式,一条年轻的生命也许她会后悔的。
1.媒体宣传方式,有研究显示没到媒体播报有关自杀新闻的时候,国民自杀率在几天内有所提高。自杀新闻也许会给想要自杀的人更加冲动做出无法改变的举动。
2.农药的随手可拿性,但这并不全是农药的错,和菜刀一样,想要拿到总会找到的,但却没有人选择菜刀结束生命。
3.农药知识的普及性,农药自杀很痛苦,倘若她知道这种痛苦,也必然会在喝之前产生一点犹豫,也许这个犹豫能够救她一命。
6.自杀(为何会采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
自杀是外界压力无法派遣和自身逃避相互作用的选择。是一种非常极端且无法回头的处理方法,
1.外界压力来源于,父母、学校,以及同学社会舆论的压力。学校贴通告让女学生大庭广众下“出丑”,父母不安慰孩子反而给孩子施加压力,同学的笑话等等。
2.内部逃避来源于自身的脆弱,以及无法排解外部的压力。脆弱的内心,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也没有外界排解压力的方式,没有去很好的应对,孩子感到无助孤独和绝望,促成了这个惨剧。
3.心理排解的重要性,倘若她能够想到一个适当的排解方式,倘若她知道哪里能够得到支持和排解,这事也就不会发生,心理这块还需要众人的推动和题解。
7.倘若……
每一个环节都会阻止她自杀,可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那没发生的就不受到重视么,被其中一个环节阻拦下来只会更多,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反思。
你说怪谁,我也不知道,你说死者为大,人都死了你怎么能这样理智的思考,你真是没人性。我也无法反驳,我只能说一说我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这种拆分的思维方式便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成为“愤怒的小鸟”,愿大家走出思维怪圈,及时排解心中的苦闷,都能够健健康康的。
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走过才知道其意义,愿所有人都能够感同身受,被情绪淹没的同时也要守住理智的灯塔,它会照亮你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