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像花针,密密麻麻,扎在游子的心上,又像黄豆,砸在思念孩子的父母的心中。阿欢。正准备回家,却碰上了这场雨。看着这雨,又冲进不远处的瓦舍。
一位钟灵毓秀的公子撑着一把油纸伞,从容不迫的走进瓦舍,大堂内人来人往,但是坐下的人都聚精会神的看着说书人,说书人把他们都带到那个腥风血雨的战场上,公子往四周一看,周围都坐满了人,只有一个姑娘旁边还有个座位,只好和姑娘坐一起,他甩了甩伞上面的雨水,一不小心把水溅到对面的姑娘脸上,他手忙脚乱得找出一条手帕,想帮她擦,又意识到有些唐突,满脸通红的站在哪。
阿欢被他这窘像逗笑了,轻声道:无妨,又拿出自己的手帕擦了擦,风从窗边吹过来,夹杂着雨丝,打在姑娘的发丝上,变成晶莹剔透的珠子装饰看发丝。他看着姑娘的侧脸,发丝有些凌乱,却意外添了一份凌乱美。姑娘突然往他这个方向看过来,两个人对视着,姑娘的眼中带着一丝愁绪。公子开口道:姑娘总是看向窗外,可是有要紧事?阿欢回了一句:出来玩,没跟阿父阿母说,又因为下雨被困在此处,怕他们担心。公子说:我这有伞,你要有紧事,就拿走吧,阿欢就谢过公子的好意了,接过公子递过来的伞时,两人距离又近了一些,他闻到有一种药味。公子望着姑娘的身影消失在水墨画的烟雨中。
过了好几天,太阳才透过云层,散下一地阳光,,应朋友之约,一起去庙里面祈福,到了寺庙,她跪在垫子上,双手合十,对着佛像祈愿,祠内一片檀香,耳边是和尚敲打木鱼和念焚经的声音。走出去,她才发现今天寺庙外还有庙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她和朋友被人群冲散,闻到一种暗香,一路追随,来到寺庙后院,才发现是桃花,这里芳香四溢,争相齐放。一位少年郎正在吹箫,她沉浸在这萧声中。
一曲完毕,她鼓起掌来,才发现这少年郎就是之前在瓦舍借她伞的那个人,他穿着一身墨绿色的长袍,衣角处绣着暗纹,听到声音,看见了来人,就往这边走来,姑娘开口说:伞今日忘记带了,下次还可以吗?少年摇摇头说:没事,送你了,你头上有花瓣,阿欢拍了拍头,动作就有些笨拙,花瓣还在头上,少年郎抬手将她头上的花瓣拿了下来,阿欢脸都染上一层霞云,她听见自己的心扑通扑通的声音。
这时她朋友已经找到她了,她回了一句,马上来,准备就走,少年郎开口说:敢问姑娘芳名?阿欢说:我姓许,就先告辞了。如果她回头,就会发现那位少年郎还在看着他,年少的心动总是猝不及防。
阿欢在市集上淘些小玩意,你觉得哪一个更好,手上拿着两个泥娃娃,我觉得小姑娘的那个好看一点,转过来一看,好巧,又见面了,阿欢微微一笑。公子看着这笑有些失神,你的伞在马车上,我去拿。
跑到马车旁,一下子就爬上去,阿欢说:找到啦,正准备跑过去,突然一个孩子跑过来撞到马车,马惊了,阿欢跌坐在地上,好在有惊无险,马被控制住了,也没有人受伤,阿欢急急忙忙的把孩子扶起来,轻声问:有没有那里受伤,小孩子急忙道歉,怕冲撞了贵人,小孩子说:没事没事。阿欢说:下次可不能这么冒失了,这糖拿着。孩子糖都没拿,就跑了。公子跑过来问:没事吧?阿欢摇摇头。把手中的伞递给了公子。两人相互道别。
阿欢坐在暖炉边看诗词,丫鬟从远处急匆匆得跑过来,说道:小姐有你的信,还有一块玉,说完,站在一旁喘着气。阿欢看完信,才知道是那位公子写的,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了一层晕红,在那傻笑,下人打趣道是谁写的信啊? 阿欢又拿起一旁的玉佩带在腰间。那个时候国风开放,如果一个人心仪另一个人,就会写信和送玉佩,相互喜欢就收下,如果不喜欢就把东西退回去。
他们相爱了,日子过得很快,生活看上去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潮汹涌,稍不留神就会被毁灭,边境传来信息,边疆战事十万火急。
他上书皇帝请求出征,皇帝同意了,出征前一日,阿欢才知道这件事情,他们相约在城楼上。阿欢向远处眺望着,风吹动她的衣袖,呼呼作响,好像能把她吹走一样,公子把斗篷解下来,给她披上,她往旁边一躲,看着公子,公子对她说:你看就成这城楼下,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千金都买不过来的,如果我不去,谁去?这里可能会血流成河,浮尸千里,我想护着这份安宁,这个国,这个家,还有你。下次把斗篷给她披上,抱抱了她,阿欢什么都没说,他们贪婪的享受着最后一丝安宁,良久,公子说:等我凯旋,我就娶你。
他带领军队出征时,她在城楼上看着,直到战士们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她才说一句好,却只有风听见,边关风沙飞舞,寸草不生°,战打了许久,粮食也短缺起来,他知道这场战争不能再拖下去了,他当晚做了一个决定,今晚就给匈奴来个措手不及,他带着几百人突袭了对方的军营,烧了对方的粮草,匈奴晚上警惕力低,晚上偷袭成功了。
他回到军营,听有下人来报,有一商户捐了几千斤粮草,他问道:那人可留下了名字,粮草可有问题?手下人说:都没有,只说是捐的,只不过掉下来一枚玉佩,就把玉佩交了上去,他看到那枚玉佩,瞬间明白了。后来朝廷的粮草也到了,因为那些粮草,将士们挨过了难熬的冬天。
来年的夏天大胜匈奴,他奉命班师回朝,俘虏匈奴1000多人,他以为等待他的是心上人的身影,没想到却是她嫁为人妻的消息。他去了阿欢的家中,她家人给了他的一封信。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嫁为人妻,我知道你大获全胜,平安归来,我很高兴,其实我不喜欢你°,只是那日的桃花太红了,灼了我的眼,我理解错了,你的玉佩我扔了,抱歉,就此别过。
他指尖泛白,什么也没问走了,不久就向皇帝请命,他想驻守边关,皇帝允许了。塞外°,他看看风吹动旗,呼呼作响,正如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另一件事也浮出水面,当年军中缺粮草,这事传到后方,阿欢为这件事情忙得焦头烂额,一开始去富裕人家里面游说他们捐粮食,富裕人家都不捐,都想着前线打仗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阿欢每日坚持去劝说他们,还有一些女子自发跟随阿欢,一起去劝说其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家看着这些从战场上送回来的伤兵,一旁的白发老翁说:我家孩子啊,我今年把他上战场了,要真少粮食,真怕他饿着,人都饿了,还有什么力气打仗呢?大家心里都大为感触,富裕人家纷纷都捐了粮食,就连一旁的小孩子都吵着不吃零嘴了。
一位公子,走上去说姑娘若愿意嫁我,粮食问题我帮你解决可好?少年长的霁月清风,手执折扇,一袭白衣,阿欢问道当真?少年笑着说自然当真。阿欢把帕子都绞烂了,嘴抿成了一条线。好,阿欢说。
少年家世显赫,虽不在京城,但粮食问题还是解决了,阿欢站在城楼上,看着他们把粮食运出去城外,转身离去。
后来阿欢嫁人了,少年是个重利益的商人,娶她只是因为看中了他父亲的关系,半年后阿欢就郁郁寡终。公子戎马一生,终身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