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更确切来说是母语教学,“母”意味着根,源泉,本质,如果将语文教学归结于练习、应试,总有点南辕北辙的味道。17年在长沙听了蒋军晶老师《武松打虎》一课,一节课居然有如此多的阅读量令我震撼不已。今年11月份参加南京亲近母语活动,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课堂上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学生热情高涨,用方法学方法,阅读量信息量都非常大,然而却毫不疲倦,极有探索欲与发现欲。有了前面的基础作铺垫,今天有幸在自己三完小观摩了群文阅读教学展示,实在是兴奋之极,高兴之至。
《凉州词》在刘诗兰老师的教授下,原来可以辐射出如此宽广的语文视角。独具匠心地边塞诗介绍,看似给学生了解知识,其实里面更渗透着边塞诗的学习方法:可以风格、情感、意象、手法等方面来学习边塞诗。"1+x"群文阅读教学,"1"是一个关键起点,起点没做好,"x"的自主学习根本无法有效展开。刘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时可谓"抽丝剥茧",她和学生踢了一场精彩的足球,她负责发球,绝不一人单打独斗,经常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完成精彩的进球。先是从古诗意象入手,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能够明显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刘老师反复提问:你读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谈完感受,又把感受带进去读,循环往复,学生离作者越来越近。体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中最能巧妙体验边读边悟,边悟边读的学习方法。古诗具有含蓄地特点,这也是学生很难领悟到的一个层次。笑在全诗中是诗中的诗眼,而刘老师在处理这个字上可谓是别出心裁。先播放关于战争的视频,在音乐的感染下,在画面地冲击下,在前面环节学习的领悟下,学生很感触颇深,下自己也是感觉到了悲惨壮烈,置身其中。看到如此残酷地战争你还会笑嘛?我不敢笑、我怎能笑、我岂能笑,因为……提问的设计,已经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诗词,直达每个孩子的内心最柔软之处——情感。学生说得非常精彩,从亲情,从爱国,从战争的残酷分别阐述,又完成了一次精彩地进球。这首诗已经接近尾声,师生齐唱,满含情感。
我以为课堂到此处就已经结束了,因为已经无可挑剔了。让我又一次震撼是是,课堂才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出示三首边塞诗《夜上受降城闻笛》、《马》、《从军行》,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课前需要有充分地预习查资料,小组中要有领导者,负责分工、合作、协调,还要确定中心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表达、合作、交流必须贯穿始终,所以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能力。群文阅读没有集体学习,学生一人根本无法承担任务。从学生地小组合作交流和汇报来看,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前面学习的方法,能够大胆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收获。整个过程,学生都完成地很流畅,可见平时训练有素。先是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再到全班进行大讨论,问题就像豆子被筛子一遍遍过滤,过滤地过程就是学习。
在这样的课堂,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渴望,他们能够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学方法,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已经逐渐地走到了课堂中央,成为课堂的主人。信息社会飞速发展,不会阅读,不会获取信息,终将被谁会淘汰。语文教学更准确地说是母语教学,光靠教材的几篇课文,光靠老师灌输,学生不可能找到母语的根、母语的魂。惟有给孩子一把钥匙。让他们开启母语世界的大门,自发自为地探索。语文教学教给孩子应该是一生有用地东西,是一个能够激发他们的点,他们可以从这个点去创造一个面,再由这个面去建构世界。
曾主任在谈到如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地建议,自己也收益很多。其实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1、教师用自己地阅读兴趣去唤醒孩子的阅读兴趣;2、用方法引导孩子阅读;3、建构全新的课堂,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地模式。听了一上午的课,进一步打开了自己的语文视角,脑海中翻过孟子的一句话: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