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是对于一些具有哲理寓意的字词的深刻寓意缺少锤炼。如对《滕王阁诗》 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讲解。教师往往把“空”字翻译为“徒 劳地、白白地”,却很少关注“空”字背后的哲理寓意:那些曾经辉煌的君主都到哪 里去了,只长江水无语东流,空留叹惋。一个空字中有多少叹惋,多少感慨,又有多 少无奈!可以将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2中的“空”,“死去无知万事空”中的 “空”作比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但现行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字句翻译,而忽略了对其中具 有表现力的字词的锤炼、体悟,这是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第一个具体问题。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将每一篇目作具体讲解,重翻译、重作者 及写作背景介绍、重艺术手法分析,却忽略了不同诗文作品其内在的联系性。
第一种情况是忽略相似情感间的联系。古诗文表现形式可能是千差万别,看起来 甚至是零散的,但若仔细归纳,依然可以发现其内在关联性,使之形成体系。我们可 以依据古诗文作品在立意构思、意境营造、风格、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形成 不同体系,从而方便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作品,并积极地进行课外拓展。例如李煜的
《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百年来写愁的名句, 把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春水,绵延,迢遥,无穷无尽。教师在讲解时,总会引用贺 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4一句和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一句来加以比较,指导学生这些都是喻愁的名句,把无形愁绪化为有形事 物。这的确形成了古诗文中“愁”绪体系。但这样的总结,总是略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