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成绩、多反思学到的内容
测试动力的来源,是“表现”自己还是想真实的“进步”
请用如下标尺评估你对每句话的同意程度。或者说,请为你大体上有多赞同这些话来评分。
- 功课或工作比同学、同事做得好对我来讲非常重要。
- 我喜欢能让我更了解自己的朋友,尽管有时得到的不是正面信息。
- 我常常寻找开发新技能、汲取新知识的机会。
- 我很在乎是否给人留下好印象。
- 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能力对我来说很重要。
- 我努力和朋友及熟人保持开诚布公的关系。
- 我努力在学校或工作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 当我和其他人在一起时,我很在意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 当我知道别人喜欢我时,自我感觉会很好。
- 我试图比同学或同事更出色。
- 我喜欢别人挑战我,从而使我成长。
- 在上学或上班时,我注重施展我的本领。
现在请把第1、4、5、8、9、10、12题的答案得分相加,然后除以7。这个数字是你的“表现”分数。
然后把第2、3、6、7、11的题答案得分相加,再除以5。这是你的“进步”分数。
哪个得分更高?大多数人两种目标都有涉及,但你更热衷于追求哪种目标呢?
你的聪明程度能影响你做一件事时感受到的难度,比如,一道数学题要多难才能让你感觉到有困难,但完全无法决定你解决困难的方式,也无法决定你是会坚持不懈还是会感到疲倦和无助。
“表现”——“绩效目标”——展示自己聪明、有才、有能力或业绩优于他人
你的精力被指引到获得一个特定结果上。比如考试拿A、达到一个销售目标、让迷人的新邻居答应和你约会或考入法学院。
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我们认为达到这个目标能给我们带来某种肯定,会使我们看上去或自我感觉起来聪明、有才华、很抢手,然后我们用是否成功来评判自己。
缺点
不能带来持续的激励,只看结果,绩效目标都有一个“全或无”的特征——你或是达到目标或者不达标,非赢即输。当你值在乎“表现好”时,“差不多好”和“大部分好”一点都不能带来安慰。比如:所以没有拿到A不仅仅让人失望,还意味着我不够聪明不够好;销售业绩不够高意味着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擅长;当我的邻居对我不感兴趣时,我便是没有魅力、没有价值的;如果我考不进法学院,我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绩效目标往往和自我价值感联系紧密,在带给人动力的时候也削减了人面临困境时的灵活性。
会成为“自我应验预言”的受害者,相信自己不行,于是停止尝试,于是注定失败——这个结果当然会应验“我不行”的最初想法。绩效目标也能导致最低的成就,同事还伴随着大剂量的失望和自我怀疑。比如:当“在某堂课上拿A并证明自己聪明”是我的目标时,如果一次考试没有得到A我就难免觉得自己不聪明,不是吗?得出“也许我不够聪明”的结论会带来几种不同影响,但没有一种是好的。首先,我会感觉很糟——大概会焦虑和沮丧,也有可能感到难堪和耻辱。我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会受到折磨。我的自信会被动摇——如果还没完全破碎的话。如果我不够聪明了,继续努力也是徒劳,那我还不如放弃呢,不需要再为后面的考试费心思了。
“进步”
发展或增强某种技术和能力的意愿称作为“精熟目标”
不因是否达到特定结果而评断自己,取而代之的是用“进步”来评断自己。我有进步吗?我在学东西吗?我前进的速度适当吗?重点不是一次的表现,而是长期表现。自己是否做出了最大努力成为最好最有能力的自己。
我们比较不会因为困难和差强人意的成绩而埋怨自己缺乏能力,因为这样做根本没有道理。我当然目前缺乏能力了——我还没掌握它啊!我们会找更可控的原因。我学习够下功夫吗?我是否应该换个战略?我是否应该找个高手请教一下?当人们在追求“进步”的路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像追求“表现”的人那样沮丧和无助,他们会做出行动。他们问自己哪里出了错然后去修复。如果我的第一个考试只得了C,我会用双倍的时间并且换一种方式学习,比如用记忆卡或自己列大纲。如果我没有达到销售目标,我会认真向公司中资深的销售人员讨教。如果我的邻居对我不感兴趣,我会想想如何吸引他的注意并增强相互的了解。如果我第一次没有考进法学院,我会向法学院教授或招生办公室咨询意见,看看在重考时如何让自己更有竞争力。“进步”目标有时能带来最大的成就,因为把注意力集中在“进步”上的人很少会过早放弃。
“进步”目标则不然,它看中的是过程。心理学家在数项实验中均发现,追求“进步”的人能在工作学习中找到更多乐趣。他们高度关注过程,有参与感,从个人角度重视学到的东西。
在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本身就是件好事,但这还不是全部的意义。对科目感兴趣的学生更会积极而非消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研究显示,对科目感兴趣的学生更有可能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寻找答案。他们运用的是更深层面的信息处理策略,比如寻找学习内容里的主题、关联以及基本原理,而不是表面信息处理。
“进步”目标能使你从容地面对困境,坚持不懈地应对挑战,并且从中找到乐趣,同时还能帮助你运用更好的策略,寻求适当的帮助。
怎么样恰当的使用两种目标,让结果对我们更有益?
“视情况而定”,有时“表现”目标比“进步”目标更能鼓舞人心,有时相反。
在事情没有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表现”目标的效果不错。
在处理生疏、复杂或困难的任务并遇到阻碍或挫折时,注重进步——而不是光辉形象——明显更加派得上用场。
当你聚焦在“进步”而不是“表现”时,你会从两方面受益。第一,当事情变复杂时——复杂的情形、时间的压力、重重的障碍或意外的挑战——你不会垂头丧气,你更倾向于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当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表现时,你并不会因此而失去动力,因为虽然成功很难但你仍可以从过程中学习,进步也是完全可能的。
若想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懂得何时寻求和接受帮助。在克服障碍、面对挑战或在陌生领域摸路时,寻求帮助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不过有时——其实是常常——人们羞于启齿,因为他们不想表现得(或者说自我感觉)无能。寻求帮助意味着承认自己有这个需求。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通过“表现”以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需要帮助”也许会让你感觉在承认失败。
巴特勒继而把“寻求帮助”区分成两类:“自主”和“应急”帮助。自主寻求的帮助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最终独立掌握知识或技能。而为应急寻求的帮助是指你急需别人帮你做成一件事或解决一个问题的情形。换言之,应急帮助是给饿汉一条鱼,而自主帮助是教给他如何钓鱼。
[书]
[电影]
《死亡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