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学期的课业明显加重了。
尤其英语,叶晓岚感到微微的吃力。和现在不同,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了。英语是初一开始,从a、b、c、d开始学。
升初中之前,很多同学都进过英语学习班,学过一些基础。叶晓岚是没那机会,也没那条件。从对英语的熟悉度上讲,她就落后一截。
刚开始没觉得什么,同样的上课,一样的学习。学的多了,就分不清了,满眼的abc,它不认识她,她也不认得它。不得已,叶晓岚只能多花时间努力。
其实,刚进中学那段时间,叶晓岚还是挺想念许旭。
陌生的环境,浑身都透着不自在,便没由来的想念他。想念一起上树捉鸟,下河摸鱼的快乐时光;想念头挨着头写作业的温馨时光;想念一起穿梭在庙会汹涌人群的那份独特的快乐;想念......
只要有关许旭的一切,她总会在某个不特定的时间,被某些不特定的事物引发而想起。
叶晓岚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在她还没来的及思考这个问题大的时候,渐渐的,和周围的同学都相处开了,也很少想起许旭,这个问题也就被抛诸脑后。
而现在,加重了得课业,让她不得不集中精力,少了天马行空的念头,许旭更是不知被她扔到哪个犄角旮旯。
是在这个时候,叶晓岚收到了她人生的第一封信。
取信的地方是在进校门口门房大爷那里。
门房大爷姓郭,听说是位老红军。瘦瘦的,但人很精神,或许年龄大了,有点微微驼背。一年四季都是一身老式黄军装,头上戴着黄军帽,夏天是薄的,冬天是棉的,厚厚的帽子压在头顶,都要遮住大半个脸。
郭大爷很爱笑,见谁都乐乐呵呵。相对于其他老师的严肃,以及学生对老师天生的敬畏,同学们更愿意和郭大爷问好。“郭大爷好!”只要是遇见了,同学们总会问声好。
“你好!”不管认不认识,他总会笑眯眯的回道。
一般见了老师,很多同学总不能大大方方的问声好,羞答答的说不出口,更有甚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了去。
和郭大爷之间友好而温馨的互动,是大多数老师渴望而不可及的,是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信件是放在门口的窗台上,一溜摆开。窗台旁边挂着一块小黑板,有谁的信件,名字会写在小黑板上。取走信件,便会擦掉名字。
每天从学校门口进进出出,看着小黑板上不停地变换名字,叶晓岚从没想过,自己的名字,也会有挂在上面的一天。
信是肖筱卉帮忙取得,名字也是她擦掉的,所以当她神神秘秘的窜到叶晓岚面前邀功请赏时,被完全不知情的叶晓岚很是狠狠的嘲弄一番。
盯着信封上的字体,叶晓岚有瞬间的怔愣。
入眼熟悉的楷体,飘逸非凡,心底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似不甘心般微微挣扎......
方胜行的信纸,图案是时下流行的“小燕子”。虽然她没有机会从头到尾看《还珠格格》,但从铺天盖地的宣传画,各种物件上的图案,男女老少的饭后谈资中,很容易总结出,这是一部很火的电视剧。
火归火,可是,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叶晓岚很多时候都觉得,自个还是根正苗红的如花少女,可是内心,在看不见的地方,正在被沧桑一点一滴的蚕食。
恍惚中,信纸已被展平:
晓岚,你好!
一别已近一年,可好?
。。。。。。
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匆匆浏览一遍。虽是匆匆一眼,字字却是敲打在心上,勾画在脑海。
可好?
好吗?不好吗?
她自己都不知道,又怎么回答的了。
“怎么了,晓岚?”正在思考,一道略带疑惑的声音传来。叶晓岚这才记起,肖筱卉还杵在一旁。
看她转过脸,“快说!快说!谁的信?”肖筱卉立马兴奋的问,一副惟恐天下不乱的样子。
“一个朋友。”
“男的?女的?”
“呃......”
“快说,男的,女的?”
“......”
“快说......”
“......”
顺带着胳膊圈在她的脖子晃来晃去,叶晓岚头都快被晃晕了。她还是一副你不说就誓不罢休的样子。叶晓岚后悔死了,干嘛要磕绊一下?看着肖筱卉兴奋的八卦样,实在和记忆中的大家闺秀搭不上边。
叶晓岚很高兴,掩饰不住的喜悦惹的彭朋都多看了几眼。一如花开的季节,挡不住的满园风华,虽竭力控制,喜悦仍悄悄蔓延。即便在她觉得最头疼的英语课,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终于捱到放学,老师恰巧不在,铃声刚刚想起,她已冲出教室。原本约好和肖筱卉同行,也忘了干干净净。
回到家,香喷喷的饭菜已经摆在了桌上。胡乱扒拉几口,便一溜烟钻进房间,把妈妈的唠叨和关心隔绝在门外。
翻箱倒柜的开始找。没有相册,以前的照片零散的夹在书本或放在角落里。在角落的一本日记本里,叶晓岚找到一张合影。
照片上,几个人笑得真诚而开心,背景是浓墨挥毫的一幅水墨画。四个孩子一起,前面一排是小静和阿玲,后面一排穿插着缝隙是她和许旭。
盯着照片,思绪回到了那个炎热的夏日......